标签:
杂谈历史情感文化檀道济 |
分类: 历史杂谈 |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但我觉得还有一人比他死得还冤,那便是刘宋一朝的檀道济,他却是因才能出众遭人忌惮而被杀,这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可能没几人能知道这檀道济,因为那晋后的宋齐梁陈各朝,很是复杂,同他们对垒的北方,五胡乱华,十六国互战,一团的乱麻,扯不清道不明,更是没几人能弄得清楚。
说檀道济必须要说刘裕和刘义隆父子,精读辛弃疾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人应该知道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的就是这刘裕,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的就是这刘义隆。
檀道济是属于刘裕所创北府军的一员将领,镇江人,跟随刘裕征战四方。檀道济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所向摧破,得到了刘裕的赞赏,被封为冠军将军,当时称其为功高盖世绝非过誉之言。
及至刘义隆即位,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将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麾下的猛将全部在建康被处死。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就是“自毁长城”典故的出处。
檀道济被冤杀后,百姓纷纷痛苦落泪。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喜形于色,十分高兴,因为在南朝刘宋,只有檀道济是他们所忌惮的。他们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于是连年南侵。
唐刘禹锡曾写下一首诗,抒发了对刘宋朝廷滥杀无辜的不满,诗曰:“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檀道济也是一个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将军。在刘义康矫诏召他进京之时,其妻曾提醒他,功高震主的忧虑以及无故召见的蹊跷。但是,檀道济却并不以为然,他总是认为自己不负国家,国家也定然不会辜负他。可惜的是,这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枉杀了。
檀道济和陶渊明两人曾经是同事,同在刘裕手下当过参军,当陶渊明年老时,贫病交加,苦不堪言,檀道济时为江州刺史,听说陶渊明的情况后,亲自带上美酒和大量食物去看望,并劝他还是出来做官,檀言道:“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地,奈何自苦如此?”
按说这跫然足音的,陶大人应该欣喜才是,谁知这陶渊明很是不买账,“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随即坚持不接受檀道济所赠的物品,并掷于门外。
按说他俩并无怨仇,何以陶诗人作如此状,他其实在生活贫困时,也接受过别人的资助,虽不说也曾“折过腰”,但说个“笑纳”还是不为过的吧。可为什么能接受别人的馈赠,却如此的不给檀道济面子呢?
看样子陶渊明看不惯当朝社会,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他极其清高,有着文人的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堂堂一个江州刺史手握兵权,屈尊来请一个旧时同僚出山,居然还不给面子,按道理有陶渊明的苦头吃,可事实不是这样,檀道济也没有为难陶渊明,从这点来看,这檀道济还是很大度的。
一直以来,官方是将檀道济纳入民族英雄一列,这是因为无论是淝水之战,还是后来抗击外来入侵,檀道济一直都是同异族侵略势力以命相搏,在这点上,他是值得我们崇敬的。致敬,中华好儿郎檀道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