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之首,至今雾里看花
中国什么事都喜欢弄个数字来放在事件或人物前面,四、八、十是最爱的,什么四大美人、秦淮八艳、十全武功等等,皆属于此,而在清末有个四大奇案,了解的人也许能有一些,全部说出不容易,但其中两个大概是知道的,一个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另一个就是刺马案。
对喜欢历史的人,刺马不算冷僻,但对一般人来说,还是会一头雾水,其实对此说得简单些就会明白,你看过电影《投名状》吧,对,它就是改编自刺马一案。
作为四大奇案之一,当然首先是奇,既然奇就不是我等小民能弄得明白的,其次是大,这大指的是影响大,在当时可谓人人尽知,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并不是太为今人所知了。
刺马中的马,指的是清两江总督马新贻,突然有一日,被一个叫张汶祥的给刺杀了,这就是所谓刺马案。
说着很简单哈,其实名堂多多,不然也成不了奇案了。两江总督是大清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封疆大吏,其任上之人在史上均大名鼎鼎,如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这姓马的是何等人物,也出现在这一等名人之列?
经历就不列举了,他倒也是靠着镇压太平天国的战功一步步走上来的,他是山东人,虽长期同太平军作战,但却不是湘系,至少不是湘之嫡系,他是被慈禧用“掺沙子”的手法委以重任,以期打破两江为湘人盘踞经营,而形成的尾大不掉之局面。也就是说,他是“上边”的人,难怪他死后,正史中皆是褒奖之词。
然而在大量的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汶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后发誓报仇,经两年准备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最终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其实,这其中除民间盛传的叔嫂通奸之类种种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马新贻是肩负有查办太平天国巨额宝藏无踪之责任的,据清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
这其中有代表性答案一是“督抚不和”,把丁日昌作为指使的对象;再一是太平军余党所为;还有一说是湘军集团为幕后元凶。这些诸多的传闻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此案牵扯面太广,传奇因素众多,真相已被淹没,我们现在也只当作个故事听听也就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