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小人乎?项羽君子乎?

标签:
杂谈历史情感文化刘邦项羽 |
分类: 历史杂谈 |

刘邦小人乎?项羽君子乎?
刘邦是成功者,没问题,刘邦是无赖,大家都认可,刘邦会用人,全国人民都知道,那刘邦还有什么可写的呢?我也不知道,但,写历史人物,怎么可能少了这厮,那是万万不能的。可这刘邦早已被历代写了个底朝天,想翻出新意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也没那本事,所以,只能在此说说对这厮的一点感觉吧。
看不起刘邦的人多多当是无疑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其中包含了对项羽的喜欢和同情;项羽是贵族,是君子,刘邦是无赖,是小人,这贵族输给无赖;君子败给小人。怎么想都觉得冤得慌。其实我倒觉得,还是换个角度来看这问题,应该说,这两人都是英雄,区别是项羽是本色英雄,而刘邦是流氓英雄。
项羽出身高贵,刘邦出身市井。项羽名籍,字羽,有姓有名有字,这是当时贵族子弟的通例;而刘邦呢,是个连名字都木有的混混,他原叫刘季,古人的排行,按伯仲叔季,看来这刘季是老四,但有人说,他兄弟四人,按伯仲邦交排序,刘邦就应该是老三,反正我一直是觉得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但现在又出现了《楚汉传奇》中,萧何为刘季改名刘邦的故事,反正,连一个名字都有乱七八糟一大堆无考故事的人,倒也很是符合他的身份。
项羽是英雄不假,看见秦始皇就说:“彼可取而代也!”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这正是项羽的可爱处,也正是他的可悲处。刘邦是小人不假,他看见秦始皇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羡慕,这是把秦始皇当作偶像来崇拜,显示的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福大贵的垂涎三尺。后人将这两个人的两句话作为人品高低立判的依据。想来还是有一定缘由的。其中说明的是一个道理,既项羽是性情中人,刘邦是实用主义者。
项羽是贵族不假,但贵族那天生的高贵和孤傲,心胸就不会太开阔,常常不经意地就会流露出居高临下的派头。清则易污,高则易折,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很脆弱,也容易变得小心眼儿。项羽正是这样一个贵族,他可以提个篮子去关心受伤的士兵,但对于封赏却显得太小家子气,一个绶印,手把四角磨圆了也舍不得发放下去。
刘邦是流氓不假,流氓由于卑贱,本身一无所有,所以他可以有钱大家花,有酒大家喝,虽然有时猥琐卑鄙,但更多的时候显得很豪爽,因为,他得到的容易,反正得到的本来也不是他的,光棍一条,白来的不心疼,所以,当韩信、英布要封假王时,那刘邦大方地一句:假的有毛个意思,要当就当真的。豪爽!
但,作为贵族、君子的项羽,孤傲自负,一意孤行,一错再错,不善用人,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作为流氓、小人的刘邦,知人善用,志向远大,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项羽气量狭窄,刘邦豁达大度;项羽狂暴浮躁,刘邦冷静沉着;项羽儿女情长;刘邦心狠手辣。这些在那烽火战乱之时,性格决定战争的走向,战争不需要正人君子,战争需要流氓作风,战争时期就是流氓年代,一切都不能按和平时期的观点看待乱世。基于这点,我们就能知道,项羽的败,刘邦的赢也是历史的必然。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了;刘邦是流氓英雄,他所表现出来的是顺应潮流,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英雄。
所以啊,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毕竟是带着个人喜好的,厌恶也罢,喜欢也行,这都是你自己的事,当然,作为有影响的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带有指向作用了,比如对这刘项二人,毛主席就说过,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而对这项羽,那就大家都知道了:“不可沽名学霸王”嘛。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