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杨广,隋炀帝,一个在历史上被严重丑化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实在是太低太低了,后人将一大堆的屎盆子直往他头上扣,其中暴君的标签最是明显,其它如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好大喜功等等,不一而足,二世而亡便是铁证。
说起荒淫无度,这杨广在有正史记载的几百位皇帝中,怕是连号也排不上,除了那与那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滚在一起外,其它也并没有记载什么恶闻,当然,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同父亲的小妾滚床单,无耻之尤,其实大家不要忘了,这杨广同李世民一样,都是鲜卑血统,对他们而言,这烝报之事当属平常,所谓“烝”,就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而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两者合称收继制,也叫转房制。这是为了家族不败散,家产不外流的一种民俗。为何大家能认可李世民和儿子共享一个武则天,就不允许杨广沾沾小妈的边呢,实在是没道理嘛。
再有一罪状便是杀父弑兄!是,杨广的确存在着弑父的嫌疑,但在那血雨腥风皇权争斗中,这个虽不说是平常事,可也是能让人理解的,换个角度来看,确保皇位的稳固才是硬道理,何况,同那明主圣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所泡制的“玄武门之变”相比,这只能算是小巫了。
三征高丽是他穷兵黩武而被后人诟病的又一大理由,想那每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哪个不是以开疆拓土为荣,这杨广如何能免,他率兵亲征位于北部边境的突厥、西北边疆的吐谷浑,历尽艰辛,也算是收获颇丰。对那些不听话的小兄弟给点脸色瞧瞧也是人之常情,那汉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不也激励整个民族的嘛,只是那高丽棒子着实的了得,让这杨广损失惨重,才造成了后来的诸多不堪。

最有争议的当属开这大运河了,后人将其目的归于为了自己巡游江南更为方便快捷,这是大错特错的,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无法满足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想那长城,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除了留下了现在的几个景点,毛的作用也没起过,有谁听过在长城上发生过什么战斗;这大运河所起的作用同其相比,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难怪唐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那杨广“美姿仪,少敏慧”,或许是历代帝王中的第一美男子。而且“好学,善属文”,毛泽东曾评价说:隋炀帝是一个会做文章、会做诗词的人。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这杨广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诗的唯美,不输唐人高处吧;而他的另一首诗更是直接就被秦观盗版,“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大家看一下秦观的《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有感觉了吧。
历代在评价隋炀帝时都把其妖魔化了,我无意为其翻案,毕竟他玩得太过了,直把个大好河山玩丢了,是个十足的“大头症”宝宝。但我们不能一丑掩百俊嘛。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觉得蒙蔓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对他的评价是很公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