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漫漫时日,使命已履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历史杂谈 |
第一次知道他,是在毛主席那篇著名的文章中,印象中,他就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反动派的帮凶,共产党的死敌,完完整整的坏人一枚。他就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如今,他静静地躺在杭州,那是他的出身地,儿时玩耍的地方;去世前他留下遗愿:“我指令将我的遗体火化,如有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但是,他亲手打造,让美丽誉满全球的燕园,却容不上他们的校长,一个深爱着他们的老人;也无法让他与心爱的妻子在北京的燕园长相厮守。
他出身名门望族,同总统林肯还沾亲带故,但他却终生服务于中国,在他创办的燕京大学中,群星熣灿,名师云集,顾随、胡适、钱穆、周作人、冯友兰……,走出的学生如费孝通、雷洁琼、冰心……,随便一位都让人敬仰,望其项背,他能够叫出校园中花匠的名字,他有着严父的沉静和慈母的温存,老师和学生人生的大事,第一盆美丽的鲜花,第一个欢迎的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那儿来的……
他一生以促成中国的和平为已任,在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后说:“我之参与若存一线希望,促使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组成联合政府,及统一的军队以结束此场耗竭民力、自相残杀之内战,我即不惜代价,全力以赴”。
1949年,他黯然离开了他生活并奉献了50多年的中国,这一片他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土地。而在中国,一篇文章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了声名狼藉的代名词。
他晚景凄凉,一生简朴,素无积蓄,尽管他曾为燕大募得巨款,但从未给自己留下半块大洋,自己的收入也全部捐献给燕大及帮助那些困难的中国人民。袜子和内衣上的补丁是最好的证明。由于没在美国工作过,所以连个社会保险也没有,靠慈善机构的救济度日。在中美两国都不欢迎的境遇中,生病后甚至连个佣人都请不起。
葬礼上,不是西方的安魂曲,而是《阳关三叠》在为他送行,他只留下两个遗愿,一是将周恩来送他的明代花瓶送还中国;二是将骨灰安葬在燕园妻子的墓旁。可惜,终未能如愿,还是我们现任的主席主政杭州时,将他接来中国,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园,墓碑上就这简单的一行,“司徒雷登,1876-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