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家世源流
叶有森
唐代诗仙李白的故乡(生长地)是在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而祖籍地是陇西成纪。李白曾自谓“白陇西布衣”“本家陇西人”。这个是得到专家学者的基本肯定的。但对于其家族先世之源流,宗祖系脉之派衍,由于缺乏明确无误的家族世系的记载,没有让大家都能够信服的可靠信息,所以各种推论杂陈,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成定论。
李白家世渊源信息资料最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
(二),李阳冰(唐)《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李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
(四),宋祈(北宋)《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唐朝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第一项为李白本人的自述,是李白家世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项为李阳冰的资料。李阳冰是李白晚年投靠的族叔,其有关李白家世信息的来源自然是李白。
第三项为范传正的资料。范传正是李白好友范伦的儿子,其有关李白家世的信息主要也是源于李白儿子李伯禽的手疏。
第四项为北宋史学家宋祈编撰的《李白传》史料。
以上四项即为目前有关李白家史渊源最早也是最具可信度的历史信息资料。现解析论述于后;
在第一项李白的自述中,首先必须要搞清楚“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这个说法。因为此说似乎与李白“白陇西布衣”“本家陇西人”的说法自相矛盾。然经专家学者的考证,认为“金陵”实为“金城”之误,即指当时的“金城郡”,其辖区即在陇西一带,历史上亦曾辖有过陇西郡旧地,故李白亦用以作为自己家族的郡望祖籍地,其所指实为“陇西一带”之意,是扩大版的“陇西郡”而已。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人,前面已说过这是得到专家学者的基本肯定的。李白绝非“金陵”(今南京市)人,尽管李白曾在金陵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但也绝不能自称为金陵人,更不要说自称为金陵“世为右姓”的世家大族了!故“金陵”为“金城”之误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解析,即使就算“金陵”非“金城”之误,而是另有他说,但也不能改变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人的基本事实。
李白在其自述中,对于其家族先世源流的有关表述却是非常地简略,只有寥寥数语,通行性地简单自报一下家世门第,对家族先世并未作过多的详细介绍。有关先辈的源流世系,其中只有“遭沮渠蒙逊难”句系指公元421年北凉国沮渠蒙逊攻灭李暠建立的西凉国之事,李白之意只在点明其为李暠后裔。至于其与李暠间世系的传承情况,并未留下任何有用的信息,我们更无从得知。因此对于李白的家族先世,从自述中仅得知其为西凉王李暠后人而已。而“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句是否即指李白家族先世在“遭沮渠蒙逊难”后,即“奔流咸秦”直跑到偏远的绵州去“因官寓家”?这个自然是很难理解,实际情况恐怕也不会如此简单。从“遭沮渠蒙逊难”到李白这一辈,300年间十数代人漫长家族史,其中必经历过许多复杂的朝代更迭家族变迁等社会风风雨雨,仅用“奔流咸秦,因官寓家”的简单笼统介绍,我们也是根本无法得知其家族先世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具体活动情况。所以,仅凭第一项李白本人对其家族先世的自述,我们是无法得到李白家世源流的完整信息的,还必须要从其他几项信息资料中,寻找出更多的相关线索,作综合的参考组合补充,才有可能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
如果将第一项李白自述中先祖“遭沮渠蒙逊难”的简单记载与第二项李白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第三项李白为“凉武昭王九代孙也”,第四项李白为“兴圣皇帝九世孙”等三条相关的信息内容组合补充,则李白的家族世系又会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明确,李白很显然即为西凉王李暠之九世孙后裔。虽然仍然缺少中间的传承世次,信息资料仍然并不完善,但却已是李白家族世系当前能见到的最具明确记载的历史资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并不完善的历史资料却又存在着一个令人无法解答的历史疑问;即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元年曾下诏命,规定西凉王李暠后裔均可隶入宗正寺皇族属籍。但在《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却并无李白及其家族世系的明确记载。这个不知是唐书编著者的遗漏?抑或是李白的自述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记载有误?这些问题现在很是说不清楚,在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之前,仅凭上述并不完善的这些历史资料,还是不能够最终确定李白的“凉武昭王九世孙”身世的。
若将李白先祖“奔流咸秦,因官寓家”的自述与上述第二项“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第三项“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第四项“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等相关的信息内容补充组合,我们即会非常吃惊地发现,李白家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惊人的罪难事件,这个惊人事件绝非仅用“奔流咸秦,因官寓家”的简单言语所能表述得了!他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家族历史秘密!这个新情况的出现,实际上向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究李白家世源流的新线索。因为根据史籍的记载,李暠后人在“遭沮渠蒙逊难”时并无被流放西域的有关记载,更无被迫改姓易名事件的发生,其后人李宝李冲一支在北魏时还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发展成为北魏的名门士族,根本没有发生过上述的罪难事件,这与资料中记载的李白家族先世被流放西域被迫改名易姓的情况,从年代上事因上对照都有着明显的不符,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历史联系,资料的记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信息内容。基于前述李白“凉武昭王九世孙”身世的信息内容存在极大疑问的事实,根据这条新的不同与之有异的信息线索,结合历史的实际情况,我们判断李白的先世极可能并非西凉王李暠一族,而是另有渊源。在上述这些信息资料中,李白先祖“奔流咸秦,因官寓家”之事,似应发生在“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事件之前,因为既已“徙西域”,就谈不上有“因官寓家”之事。在这些相关的信息资料中,年代上有二项明指“隋末”,一项指“中叶(世)”,实际上亦是指“隋末”。地点上一处“徙西域”,一处“窜于碎叶”,一处“谪居条支”。其实“碎叶”“条支”均属“西域”范畴,是“西域”的二个不同地名,亦可等同视为“西域”。而事因上“隋末多难”“中叶非罪”“隋末以罪”所指亦是完全一致。所以这三项记载的历史资料实为同一信息内容,讲的都是同一件事。其记载的主要内容应即为李白先祖“隋末多难”之事。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所谓李氏“隋末多难”之事,根据史书有明确的记载者,唯有隋炀帝杨广屠杀并流放李穆宗族的事件(隋末虽另有李密谋反事败逃亡事件,但其家族并无被屠杀被流放的记载。且李密为辽东李氏,李白为陇西李氏,故李白“隋末多难”之先祖绝不会是指李密宗族的成员,更不会是指李暠的某一位后人)。有关资料记载的李白先祖“隋末多难”事件,指的应即隋末震惊朝野的“李门大冤案”事件,这应是毋庸置疑之事。而且事件本身即是由一句谶语“李氏应为天子”的姓氏问题所引发的政治残酷迫害和血腥屠杀,必然会造成李穆宗族后人“隐易姓名”“易姓为名”以逃避因姓“李氏”而可能再度招至的屠杀祸难。后来在“逃归于蜀”时,又要“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恢复李姓)”。这与信息资料的记载非常地吻合,足证李白先祖“隋末多难”之事所指与隋末“李门大血案”事件的同一属性。只是李白先祖有个特别的情况,在此必须要特别地阐明;即史称李穆宗族遭屠戮后“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隋书,李浑传》)。李穆宗族其余幸免于难的成员是被集体流徙致岭南的,而上述信息资料却说是“徙西域”“窜于碎叶”“谪居条支”,这与史书的记载对应不上。其实,李穆宗族是个庞大的宗族,在朝为官任职者众多,其中必有不少在地方上居职者。当宗族遭受屠杀祸难时,必定有部分族人能幸免逃脱劫难,奔命他乡。李白先祖一房,其时可能即在隋朝西部边境一带居职,听到朝庭紧急风声后即携其“一房”,怆惶落荒逃命而去,就近“逃窜于”西域碎叶等地,即他们是自己奔命逃窜,非属朝庭的强制流徙,因之与李穆宗族其他成员被集体流放岭南不一样,二者并不存在矛盾,“一房被窜于碎叶”中的“一房”即是其最真实的记录。“一房”之词也明显提示着其背后尚有个庞大的宗族,而且情况也很是不妙。“一房”被迫逃窜,其他房支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在劫难逃。具有这种情况者,当时唯有李穆宗族,是最具有这种可能性的唯一宗族。因此“被窜于碎叶”的“一房”,其实即为李穆庞大宗族中的一房。至于资料中“被窜于”“徙西域”“谪居条支”等的记载,实际上只是一种借口或者纯属误记而已。因其时隋朝西域地区尚属外族突厥的势力范围,隋朝不可能在其地设置流徙机构,当然就不可能向其地徙放流犯,更不会有“徙西域”“谪居条支”等这些事情的发生,有的只能是一些“被窜于”式的因罪潜逃外窜者,历史的实际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个事实。
李白自述中“少长江汉”的记载与“神龙之始,逃归于蜀”“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等信息资料也非常对应吻合。其中“江汉”“广汉”“巴西”都实指蜀地绵州,也即李白的生长地,足证李白故乡是四川江油没问题。李白家族是在唐朝中宗李显神龙初年(公元705年)由先祖当年奔窜外逃的西域某地“逃归于蜀”“潜还广汉”的(假若李白先祖是“遭沮渠蒙逊难”时被流放西域的李暠后人,至神龙初已近300年时光,斗转星移,人间沧桑,朝代更迭,子孙后代绝不会有这种极端反常的逃归举动)。
在明确了李白先祖“隋末多难”之事后,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奔流咸秦,因官寓家”之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实李白所指即为其先祖“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隋书,李穆传》),及随后李贤李远李穆兄弟子侄周隋间戎马奔走长安咸秦旧地,为朝庭建功立业为官任职之事,是“隋末多难”之前李白先祖的荣耀历史。李白的自述只书家族先祖隋末之前事,而省略隋末之后事,既是有意避之也是书写内容简洁所必须。《上安州裴长史书》为李白明心志,表清白之书,对家族先世略作简介即可,无须作过多的赘述。
通过以上对李白家世源流有关信息资料的解析,我们对李白家族先世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析的认识;即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人,但并非西凉王李暠之后裔(李白“遭沮渠蒙逊难”的自述及其他相关“凉武昭王九世孙”等的记载,应是由历史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讹传),而是隋朝太师李穆宗族的后人。李穆宗族为汉将李广李陵后裔,李白也曾在诗中写道“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认为自己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英烈遗厥孙”。因此李白的家世渊源实即为汉将李广李当户李陵—拓跋氏—拓跋俟地归—北魏李富李斌李文保,北周李贤李远隋朝李穆李浑李筠李敏一族的嫡传后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