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爷爷奶奶
黄冀
爷爷奶奶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在和众多的爷爷奶奶的后人编写《百年沧桑》的日子里,回忆留在脑海中的过往点滴,是为怀念。
四十多年里我一直都把爷爷奶奶留在心灵最深处,做梦都但愿梦到他们,依然想着他们。时间愈久,思念愈深,甚至对爷爷奶奶的一些个动作,始终都没有忘怀,他们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爷爷奶奶我是多么的想念你们呀。你们在天的灵魂可知孙子对你们的怀念吗?我的爷爷奶奶!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念爷爷奶奶,甚至鼻子不禁一酸,留下泪来。转而又想:爷爷奶奶苦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没能享多久晚福就去世了,我想一定很希望自己的后代个个有出息。所以我们后人应该发奋努力,让他们在天上永远兴奋、安心。
爷爷奶奶具有中国农民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优良品格,从我记事起,就是一直忙碌着,一生勤劳闲不住,音容笑貌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身体可以时,爷爷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外,还作务自家的小菜院、小庭院、喂羊等。奶奶除了做饭等家务,同时要照看大哥和我们几个。自己喂有几只羊,羊粪每天都要清理,隔几天便从西门外的地里挎回一筐干土撒在圈里,一为羊卧上去干净舒服,同时也是攒粪的渠道。曾有一段时间,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还承担了生产队的剥麻杆任务,爷爷奶奶每天早起晚睡,从不言苦。记忆中有几个秋末,西风萧瑟,爷爷收拾了一些柔软的秸秆,一把一把塞到羊圈窗档的缝隙里,边塞边感叹:又一年过去了。是的,匆匆间一年又一年过去,多少往事成为刻骨铭心的经历,其间他们所经历的岁月沧桑,时空变换,人祸天灾,只有自己才知道。
奶奶不识字,爷爷幼时念过私塾,认识好多字。记得我当时有写仿的作业,兴趣来了认真写,想出去玩就胡乱涂。爷爷边指责我的字丑,边在上面改写。作业发下来后,爷爷写的几个字让老师用红笔画了圈,我在心中窃喜。当时爷爷还有一个几页纸的本子,是记工用的,里面有许多字是繁体字,如羊粪三车,粪和车都是繁体字。我认识了几个字后便到班里炫耀,写作文时用了几个,老师不仅没有说错,还夸知道的多呢。爷爷记工的笔是我用剩的铅笔头,写时先用舌头把铅笔头含在嘴里湿一下,然后一笔一划去写。16岁那年,我参加工作了,高兴地把这一消息告诉爷爷奶奶后,他们都露出了难得的笑脸,在和他人的聊天中多了些许自豪。我觉得后人应该继续传承好爷爷奶奶吃苦耐劳、认真细心、永存善良之心的优良品格,坚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我们的家经营好,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这也许就是对爷爷奶奶最好的报答。
爷爷奶奶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太多的苦,但他们更多的是乐观的人生和深厚的感情。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的一个冬天,家里面的山药蛋吃光了,爷爷带我到菜窖前,先把上面放的几捆玉米杆取掉,露出一个黑咕隆咚的口子,四壁积了一层寸余厚的霜雪。把霜雪扫净后,爷爷弯腰试了几试,年逾七旬的腰身根本不能干这活儿。爷爷看了看我,哈哈笑了,不由分说和五大爷把我塞进筐里合力吊了下去。第一次下菜窖,感觉里面好大、好宽敞,特新奇。取山药蛋时才感觉到恐惧,隆冬时节,里面的臭搔毒(方言,学名不清楚)、咸板虫(潮虫)……窜来窜去,根本无法躲藏。没有退路,只好闭着眼睛抓满一筐子。后来再吊下去就不怕了。感谢爷爷锻炼了我的胆量。逐渐长大后,可以自己上下,一次和院里的弟妹们藏老猫捉迷藏,藏在里面许久,他们找遍了各个角落都没有找到。还记得大羊下了小羊后,爷爷把小羊抱回家里,大羊不断地叫着在后面跟进,爷爷说:上炕哇,能上来就给你的娃娃。爷爷为人善良,言语不多,生来与世无争,对奶奶依赖至深、恩爱至深,他们相处融洽,几乎不怎么脸红吵架。有时候奶奶说几句,爷爷也像没听见一样,照常吃饭、睡觉。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以行动表达,共同离去。爷爷奶奶一辈子勤劳、节俭,虽然一生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朴实、善良,走得踏实而又坦然。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对我亲、对我爱,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曾记得小时候,经常在晚上躺在炕上听奶奶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这些故事是我儿时的精神食粮,成了我的文学启蒙,是儿时最快乐的回忆。我不知道不识字的奶奶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故事和谜语。几十年后,当我编修《山阴县志》时,好多童谣、谜语就来自于奶奶的讲述。那时生活很苦,奶奶想法为我们做好吃的让我们吃。同样的玉米面,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好多都叫不来名称,使我们大饱口福。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日子生病了,不能上学。奶奶做了可口的饭菜,熬好了药让我喝。药苦,我不想喝,爷爷把仅有的几颗糖取了出来:吃了药就给你吃糖。真的,我当时是为了吃糖才吃药的。爷爷奶奶对我的恩情我什么时候也报不完。可我还没有报答养育之恩时,爷爷奶奶就在同一天永远的走了。去了!
回想起我小时候也会偶然惹爷爷奶奶生气,每当他们教育我的时候,我就赌气不吃饭。奶奶就假装收拾碗筷,爷爷赶忙安慰我,甚至带着央告的口气。他们的事我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所做过的一切事情,永远刻记在我的心里。
记忆中的奶奶面容红润光泽,十分爱干净,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常年的衣服都是干净整洁的。一双小脚总是不停地穿梭在院子里、灶台前。奶奶的头发乌黑发亮,脑后挽着圆圆的发髻,在年近八旬去世前都没有一根白发。我常常想,这方面如果我能够遗传奶奶有多好。我参加工作后,到了休探亲假的日子,每次回来后都要去看望爷爷奶奶。村里有几个幼时的好友,知道我回来,吃饭前赶到家里邀请我去他们家,爷爷奶奶不想让我出去,好热闹的我每次一叫就走。今日想起,我后悔没有多和爷爷奶奶多在几次。当时没有几个工资,每月只有27元,只能给爷爷奶奶带几把水果糖,愿爷爷奶奶在天的灵魂原谅孙子的不孝。如果再等我几年,我就不会留有遗憾。
爷爷是个格局特大的人。作为新东店“国”字辈的最后一位,目睹了新东店近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从晚清到民国,从日本入侵到共和国成立,从土地改革到文化大革命,该吃的苦不该吃的苦,基本都尝了个遍,历经岁月摧残老而不倒,一切尽在不言中。一生宽以待人,豁达处事,常念人之功,不记人之短;常念人之善,不记人之怨。作为焕章公的幼子、十八岁又过继给无子的叔父耀章公,爷爷把整个大院自始至终当成自己的家对待。我们幼时,大院里焕章公的后代已经分为多个家庭,但爷爷在清扫庭院时,都要彻底扫一遍,包括出西门的一段路,挥动大扫帚仔仔细细清扫到每个角落。当时我不解,现在才明白,爷爷不仅是我的爷爷,更是焕章公的幼子、耀章公的继子,那个庭院的主人是他们的,爷爷有义务和责任去呵护、关爱。
爷爷对每一个后代都是关爱有加的,记忆中,在冬天周六的下午,早早把爸爸妈妈住的屋子的炕火点燃,使得爸妈从各自的学校回来后有一个温暖的屋子。生火时抱引火柴的任务就交给了我,常常因为抱不紧掉在地上几根爷爷还一根不剩地拾起。记得我能抬动一桶水以后,爷孙俩给水瓮里打水,爷爷把装满水的桶基本都放在棍子自己的一边,给我老长一大截,轻飘飘的。爷爷宁愿自己累着,也不想让我受一点苦,对我的爱是多么的让我难忘呀。和蔼可亲的爷爷很少有严厉的时候,记忆中仅有几次,一次是在有一年的春节,我带一群弟妹在自家碾房的碾盘上垒了一个小旺火,四壁拉上绳子吊了几个灯笼,准备年三十晚上在点燃大旺火前先自己热闹一番。一切布置妥当后关上碾房门等待天黑。谁知爷爷打扫院子时发现了,挥起大扫帚就清理了个一干二净。一群孙辈集体祈求无济于事。现在想想,碾房里到处是柴草,屋顶也全是木料,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次,记不起是哪一年,还没有读小学。夏天,在生产队劳动的大哥捉回来一条数寸长的鱼,放到了水瓮里。奶奶做饭舀水,把鱼舀到锅里也不知道。水开后揭开锅盖一看,鱼漂在上面,大概是第一次吃鱼,好香。数日后我到附近一个水塘玩,用小瓶装回来好多蝌蚪、翻车车之类的浮游生物,回来一股脑儿倒入水瓮。爷爷看到后紧拉慢拉,一只也没有剩下。爷爷很生气:刚担满水瓮,还的豁水瓮。我说煮熟好吃……
奶奶在处理亲戚关系方面是令人称道的,在安祥寺村的大南店,有一户人家是大哥的奶哥家,奶嫂年轻时曾给大哥哺乳。这家人是爷爷奶奶当时来往较多的人家,所以我至今能记住这家人孩子的小名,一次,奶奶让我把一小捆韭菜给奶嫂送去,还安顿如果给东西不要要。韭菜放下后,奶嫂说:蛋了(估计是不知道我的乳名,也是一种亲昵的称呼),等一会儿再走,我打点儿醋给你奶奶带回去。我道:奶奶啥也不让拿。转身离去。等奶嫂打好追出来,我已经走出老远。奶嫂后边不住地喊:等等,拿上醋。我一直没有理会。我前脚进了家门,她后脚也气喘吁吁跟进来,对着奶奶把我好一顿埋怨。现在想起来,奶奶是不让我占人家便宜。奶奶走了很多年了,但奶奶的一言一行就如同那瓶飘香的家做醋的醋香,总是不经意间在我心头荡漾。奶奶的心肠特别软,乐善好施。那个年代,不时有上门乞讨的,大院没有门,乞讨者经常走到家门口大娘大婶叫着,我刚厌烦地准备撵走,奶奶总是不让,把自己家也不是多么充足的窝头取一个递给他们吃。奶奶就是这样,她用自己无私的爱温暖着更困难的人。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爷爷奶奶把两个儿子都培养得念了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和末期先后有了工作,成为家族里的荣耀。十多年前我主编《黄氏族谱》时,好多年岁大的黄氏族人不认识我,但当我把爷爷的名字告诉后,他们便纷纷谈起爷爷奶奶的过往,绝佳的口碑留在乡间,说爷爷奶奶一辈子积善行德,做了很多好事,从不与别人一争高下,不贪图别人的钱财,不和别人攀比,知足常乐,善良、坚韧、纯朴、忠厚、热情、吃苦、实在、厚道……直至现在村里人谈起爷爷奶奶还是满满的敬意,都是满怀赞叹和敬仰。如今,爷爷奶奶已经有六代近百个后人,个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村里人都说是爷爷奶奶积了德,才滋养了一个家族,影响了我们一代代的人。
2022.5.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