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右玉牛心山
黄冀
牛心山位于右玉县牛心堡村南0.5公里处,海拔1604米,相对高差200米,周长5.5公里。牛心山为火山喷发形成,整座山峰由黑色火山岩构成,远远望去,孤峦高耸,顶平底圆,山呈黛色,宛若一颗巨大的牛心,故称牛心山。又因其黑石异常坚硬,光滑如玉,四周山青水黛,烟霞环绕,将牛心山紧紧怀抱其中,当地人们便形象地将此景称为“牛心孕璞”。
牛心山因呈馒头状,圆顶兀立,当地人还称为右玉的富士山。从山的脚底一直通到所在的梁上,有五道岭草原,南北长 5 公里,东西宽 3
公里,总面积 15
平方公里。过去,荒山秃岭,风起沙扬,一片荒凉景象。后来大面积的种草和栽植树木,使绿化面积达到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一个以草为主,兼有林木的大草原。夏季雨后,草木很快繁茂,草原变成了花的世界、树的海洋,把牛心山映衬得更加雄伟壮观。草原的左侧,是南北贯通的牛心河,碧水潺潺,叮咚有声,昼夜不息。河岸绿树葱茏,碧草如茵,山花烂漫,争奇斗艳,景色殊丽。翻过一道岭,又是一道岭,岭岭相衔,绵延起伏。岭上岭下,草高数尺,随风涌动,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直扑牛心山而去。
顺着草原新辟的道路一直北行,翻过第五道岭就来到甘泉庄移民新村。出移民新村东行200米,就来到了牛心山脚下,顿觉山势高大险峻,如从平地里长出来的一样,突兀跟前。牛心山石头奇特,全是六棱形,高的有丈余,低的也有一二米,一根一根地抱在一起,看上去既像石柱,又像石林。
爬牛心山似乎没有什么路,四面八方都能爬。但人们习惯从南北两面爬。从北面爬较为省力,因为北坡开有弯弯曲曲的盘山道,汽车可以驶到半山腰,这种登法适合中老年游客。南坡陡峭雄险,是登山爱好者磨炼意志、征服自然的天然乐园。如从北面登山,从移民新村西出北折,经牛心堡村南绕到山的东北角,顺山道就可以驱车上山。车到北坡的半山腰,就可清晰地看到山坳间的黑石二峡,其状酷似两只牛眼,又像牛心窍孔。二峡相距不远,面积均在一亩左右,夏不生草,冬不积雪,殊为灵异。从北坡绕到西半坡上,山势变得更加陡峭,只能徒步攀登。不过,脚下有过去依山而凿的台阶,登起来也比较省力。如果选择从南坡登山,只能从山脚下的甘泉庄旧村开始。沿途石头几乎都高出地面二至三尺,须手攀脚登,方能通过,颇费周折。一般人爬到半山腰,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在快到山顶的时候,有全部用六棱石头堆砌的人工修筑墙体。墙基一侧便是石阶环形道,直达山顶。举目四望,南面五道岭草原花红柳绿,一望无际;北面卧羊山郁郁葱葱,苍翠层叠;东面老龙山风力发电架密集如林,闪闪发光;西面河谷农田片片,绿网如织,塞上风光尽收眼底。
牛心山山顶平凸呈圆形,面积有二三亩地大,有古建筑遗迹。据史料记载,这里曾建有文昌阁、玉皇阁等寺庙。庙宇依山势环形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中间地势稍高为中院,东、西、北三面地势相对较低为跨院。西院正殿是文昌殿,供奉着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东两偏殿分别是灵宫殿和瘟神殿。中院正殿为玉皇毁,内有玉皇大帝塑像。东院主殿供奉着东岳大帝。北院为文殊庙。整个山顶布满庙宇,错落有致。每当农历四月初八奶奶庙会,钟声齐鸣,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登山赴会,求子祈福,游春踏青,人如蚁聚。据传清代妙真和尚来到此山,置了好多地,春天种上蔓菁,秋天将其洗净切片,晒干磨成面,和上甜苣菜,制成块块面砖,砌于寺庙四周。十几年后,整个牛心山顶几乎砌满了这种面砖墙。公元1892年
(清光绪十八年),雁门关外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草根秕糠无处搜罗,人们四处逃荒。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面墙派上了大用场,拯救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被传为千古佳话。可惜,牛心山上的庙宇毁于公元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的战火。
牛心山西北部隔河相望的是卧羊山森林景区。景区内也有一座孤峰名团山,四周绿树环绕,景色宜人。卧羊山顶青石板上有马蹄印,人称蹄窟岭,据传是昭君出塞时留下的。卧羊山距杀虎口仅20里,昭君深知跨出杀虎口就离开了中原故土,于是勒马回望,盘桓许久,留下千古不去的蹄印。
牛心山东北5公里处,有一座东西横亘的黑色大山,因其五峰蜿蜒起伏,盘绕而聚,如群龙拱月,故称五龙山。山腰南侧,一根根六棱长条黑石依山壁立,高数丈,如武士森列,顶天立地。其山顶有一个个高70米,叶片长25米的风力发电架,密集如林,风叶随风转动,银光闪闪。山脚有清泉溢出,潺潺而下,其旁原有五龙庙,今已废弃,只剩残垣断壁。过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里都要举行盛大庙会,附近成千上万的居民,都要来此取水祈雨。
2015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