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凤凰城游记
(2015-05-06 18:03:29)
平鲁凤凰城游记
黄冀
在平鲁区所有的旅游景点中,最使人想去的地方是凤凰城,最令人难忘的地方也是凤凰城,从远处看凤凰城是一群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物,显得深奥神秘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从近处看你会被一座座相态各异气势磅礴的建筑物所吸引,在这些建筑物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起来,不时散发出一种浓浓的古韵让人深感其中。
我们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畅游凤凰城,听导游介绍他的来历及名字的由来,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凤凰城原称平鲁卫城,今称凤凰城,位于平鲁区北中部,西距长城20公里。四周群山环绕, 绿树掩映。该城东连魁星山,西接北岳山,北依北固山,三山鼎峙,易守难攻,在 历史上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军事冲要和驻军重地,同时也是民族交融、通商 的交通枢纽。其中位于城北的北固山突兀挺拔,半山伸进城内,为古城增添了雄奇 壮观的山岳风采。山上阁楼高耸,殿宇宏阔,层递步列,气势磅礴,融儒、佛、道 三教为一体,凸显出浓郁的边塞文化特色,自古为平鲁古八景之首。
历史上的平鲁卫城为明代所筑。明王朝建立后,军事中心北移,平鲁一带成为 明蒙对抗的前沿。明初开始在这里筑堡设营,称老军营。1481年(明成化十七年) 营建卫城,称平虏卫,清代改名为“平鲁卫”。经过历次整修后的卫城,城墙条石座基, 砖包墙面,高厚结实,雄踞塞上,巍峨壮观。
平鲁卫城整体呈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历经500年风雨沧桑,虽城砖不 存,但坚硬的夯土墙仍然挺拔壁立。城墙底宽9米,顶宽3米~6米,高10米, 整个城墙依山顺势,沿着北固山、东南城角、西南城角三处制高点修筑,下行上冲, 凹凸相间,气势非凡。
现存城墙的南墙和西墙有三处缺口。南城墙上的缺口,原为水门。水门为石碹 拱形排水洞,建在城墙底部,洞口有铁栅栏封闭内外,均被洪水冲毁。西城门南的 缺口,是后来破墙修筑的排洪水口;西城门北的缺口,亦为古城水门,中陵水由此 穿城而过。南城、西城两水门之间原有水道相通,全长825米,宽6.6米,深3.3米。 水道两边筑有石筑堤岸,西城门附近有小桥。明朝末年,随着封贡互市,城内商业 逐渐兴隆,人口骤增,遂在南城门外扩建南关。关城土垣三围长1000余米,高6米。 南墙中部辟有坝门通道。
北部城垣筑于北固山上,高出山下五环广场70余米。东西两墙沿山而上,北 墙横卧山顶。峰顶原有玄帝庙和后柁檐,为全城制高点。后柁檐与城墙相连,向外 侧突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凸”字形墙台。台上正中筑有数层高的戍楼,站在戍 楼俯瞰,整个城郭尽收眼底。南关似凤头,南关的两眼水井似凤眼,东南山坡和西 南山坡似双翼;北固山上的后柁梁似凤尾。整个城郭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 自古就有凤凰城之美称。相传凤凰城开始修筑城垣的时候,筑城的能工巧匠在放线时,见依城背靠的北固山顶落下一只美丽的凤凰,瞬时将工匠放好的工程线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到了正在筑城的坝门 (即凤头)位置。当时正在监督筑城的官吏,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得此消息,十分欢喜,认为这是一块润泽庶民的风水宝地,当场恩准,在此重金修筑城垣,并一再吩咐,按凤凰在山上蓄势待飞的姿势将城池依山而建,呈现出雄伟壮观,攻不可破的特点。听着导游讲述凤凰城的美丽传说,我是如痴如醉,原来这座山城竟有着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平鲁卫城辟有三门,东称东作,西称西成,南称南讹。三门内原均建有门坊, 东门坊上书“中外雄镇”,西门坊上书“锁钥封疆”,南门坊上书“薰风时来”。 城门上各建有城楼,门外各有瓮城。西门、南门位于城墙中部,东门略显偏北。三 座城门和瓮城都保存较好。
三座城门规制基本相同,皆为条石座基,上为砖碹拱门,内为大拱门,外为小 拱门。大拱门通高9米,宽5米,小拱门通高7米,宽4米。样式为大拱门套小拱门, 通深l8米。大小拱门之间有木构过梁式的两扇厚重木质城门和锁门用的木石器具。 城门外是方形瓮城,边长30米。城墙与瓮城连在一起,平面均呈凸字形。瓮城墙 上叉开有一个侧门,基本与正门大小相当,其上曾设有多箭窗的箭楼。依靠瓮城城垣, 构筑双重城门,增强了重镇要塞门洞的防御能力。
城墙东、南、西三面城门上,原有高大宏伟的砖木结构城楼,城垣四角曾设有 角楼。城楼和角楼之间又建有凸出城墙的墙台(又称马面,当地人称“斗子”), 上建铺屋。四堵城墙上共有12个稳重厚实的墙台(北城墙上有4个,其余为2个)。 一方面起稳固墙体的作用,另一方作为防守作战的特殊设施。城墙上,外侧原有2 米多高的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洞,用于守兵隐身作战。内侧有1米多高的女墙。 防止士兵掉落。城墙中间,平铺宽大的板供骑兵快速行动。石扳下有通往城门、角 楼和墙台的深壕通道,供步兵秘密暗行,利于快速隐蔽作战。城门内侧旁边,有上 下城墙的马步兵通道。一旦遇警,马、步、弓、弩、滚木礌石各行其道,顷刻间严 阵以待准备就绪。但令人不禁嗟叹的是,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战争和文革的浩劫中被夷为平地。近年来,平鲁区不惜投入巨资,对原明清时代城门、城楼、瓮城、 城墙进行了恢复修建,并复原了南关坝门。到时,游人便能登上城墙,站在雄伟的 城楼上,森严壁垒的古城风貌,一览无余。
东城门外北侧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教场。它是训练士卒、阅兵、演练、 排兵布阵、展示军威的重要军事场所,教场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方形,以卫城东 城墙为西墙,其余三面为夯筑土墙。东西长约l00米,南北长约300米,在东城门附近, 开有一南门洞为进出口。如今门洞已坍塌为一个大豁口,看不出当年的样式。三面 土墙残高6米,顶部宽窄不一。教场的北中部原有一个高大的点将台,是指挥员发 号施令的平台。点将台后面有5间房屋的演武厅,是室内格斗场地和将帅观看演练 的地方。据记载,朔平边郡,历来为用武之地,大小城堡遍设教场,演练战阵攻守 之法。金鼓以练耳,旌旗以练目,坐卧进退、摸爬滚打以练手足,务使每个士卒有胆、 艺精、熟知阵法。遥想当年,将台指挥员身披铠甲,舞动旌旗,台下手执长矛大刀 的士卒,随令左右前后而动,杀声惊天动地,场面十分威武壮观。
如果有机会再去古城,我想去气势威武的参将署门前驻足留相,去西口驿住上一晚,去北固山下寻找先人留下的足迹,去固山书院感受下古人学习的气氛。其实古城的美还远不止这些,每个人眼中的古城都是不一样的,从古城出来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凤凰城人,能够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应感到自豪!
2015年5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