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
(2018-05-04 12:14:56)分类: 教学论文 |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学会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经历“猜测—验证—总结—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体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沟通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联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既是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窄长方形纸片
媒体准备:动态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快看大屏幕!呦,多香的一张披萨饼呀!他俩正准备吃呢!沸羊羊说:“两个人,每人吃吧!”懒洋洋着急地说:“不够不够,我要吃!”
二、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1、初步比较,探学生认知: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是大还是更大呢?指名答。
预设1:有人说大,也有人说大,各自说明理由。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大还是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来验证。
预设2:叫起俩人都说大,师问大家:你们有不同想法吗?那你们都认为比大?谁能说说理由?师:除了借助实物比较出了和的大小,我们还能用在怎样的方法比较出和和的大小呢?
2、动手操作,验证和的大小:
1)动手验证:师:请任选手中的学具,开始验证吧。(第一大组,圆和长方形;第二大组,圆和窄长方形)师巡视:发现不用同一单位1的及时纠正;收集不同的材料。
2)汇报交流:(每组学生上来汇报完,教师屏幕出示直观比较图)
第一组:用圆来验证的,订正时注意通过动作演示体会同圆;要说清表示和的过程:用圆片代替披萨饼,把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把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第二组:用长方形来验证的,生说完,是强调:也是先平均分表示数,然后比较的。
第三组:用窄长方形来验证的,你也是平均分的吗?
3)统一比较的结果:同学们的比较结果都一样吗?板书>
3、涂一涂、比一比,继续验证和,和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动手折,我们比较出了和的大小,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请拿出1号纸,看清题目,开始!
实投学生作业汇报:我们来看这份作业,分别用阴影表示了这个圆的和,然后进行里比较,和你们比较的结果一样吗?板书>。再看和的比较结果,大家都一样吗?板书>。
4、观察三组分数的比较,归纳得出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观察这三组分数的比较,你从中发现什么?
板贴: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解释这一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比较方法:
小声读一读,再想一想,分子是1的分数,为什么会是这样比较的呢?你能再说说吗?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忙!
当学生用学具时,老师也拿出教具,引导全班同学一同折纸,并配合课件演示,折→→→→
问:在折的过程中,你看到什么?体会什么?如果这张纸无限薄,还能不能出现更小的几份之一?(使学生在操作中、在课件的直观变化中深刻体会到:越折份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6、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
7、小练习,巩固所学,同时引出分母相同的分数的比较:
下面我们通过几组题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学习结果。出示
第一组:给几秒钟时间,指名,问:你是怎么比较的?(可能会直接叙述规律,也可能会从意义上来说)我们拿起一个学具(纸)想一想它的有多大?有多大?
第二组:直接说出比较结果
第三组:指名说比较结果。问: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会从分数的意义上来说。
三、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1、比较和
师:你能用学具来说明和
2、涂一涂,比一比和,和的大小:
学生自己做,师巡视。
实投汇报:
第一组:说说你是怎么通过涂一涂来比较的?追问:一份是多少?涂了几份?而呢?板书<
第二组:学生会按照上面的方法说清。追问:是在的基础上有涂了几份?板书<
3、归纳方法:
4、深入理解、解释这个结论:
读一读,再来说说你的理解,也是可以借助学具,随着学生的发言,师在实投上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涂,→→→→,体会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
5、回顾学习方法:
师:我们是怎样又得到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6、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出示:和比较的直观图,师:刚才在比较这组分数时,你发现了哪个分数比较特殊吗?你怎样理解这个分数的含义?那还有哪些分数也等于1?等于1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四、及时回顾,对比梳理
五、自我挑战:
1、“举手游戏”
两种比较方法都掌握了吗?那我们自我挑战一下!拿出练习纸
第一组:借助图形来比较:先出示空白图和了两个分数→学生涂色比较→屏幕显示涂色→那边的分数大就举那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