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影像(25)三塘盖即将消失的土家吊脚楼

标签:
黔江三塘盖土家吊脚楼逐步消失 |
分类: 黔江影像 |
三塘盖即将消失的土家吊脚楼
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又称三塘盖,所谓盖者,就是山顶上的平坝。三塘村距离黔江城区41公里,横亘在白土乡西部的三塘盖,是全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的高山台地,平均海拔1420米,最高海拔为三塘峰1512米。三塘盖在往昔的岁月里,因海拔较高,四周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曾是白土全乡最为闭塞寒苦之地,乡民们苞谷果腹,火塘取暖,在几乎与世隔绝中熬着苦涩的日子,有的甚至一辈子终老山寨,从未走出过大山。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土家吊脚楼博采我国木构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优点,具美观、坚固、实用于一体,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其形式及数百根瓜柱梁枋的大小长短和开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复杂的力学估计等数据,皆胸有成竹,表现出土家匠师们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别具匠心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有效结合。
三塘盖与外界联系在未有公路前,土家村民只能沿袭先辈习俗,就地取材,建楼造屋。而土家木质吊脚楼由于受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防腐处理,虽然吊脚楼主要用料是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木材,但在岁月的侵袭下,充其量六七十年就需要翻修,若长期无人居住,可能有二三十年就无法住人了。
三塘盖原本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山区,由于通电、通公路后,直接与现代社会接轨,现代建材修房造屋逐步取代传统的吊脚楼也是必然趋势。
已经废弃和已经无人居住而废弃、堆放柴禾、杂物的吊脚楼。
现在还有人居住的老屋,房屋于上世纪80年代翻修。
这一套房屋于1995年翻修,更换柱梁,更换下来的柱梁改为墙板使用。
新建的居民点
作为旅游景点需保留的建筑,进行民俗风貌改造。
作为旅游景点保护的黄家古寨吊脚楼建筑,根据统一规划,几年前就不允许住户翻修改造,若确系危房,相关部门提供租金,住户在外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