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创新路径之浅思(转载)
(2023-11-06 22:14:07)
标签:
教育 |
看过一位教授的讲座,包括《突破》一书。他们都 提到了医院的变化最大,不断地投入新的仪器设 备。从核磁共振,到大型B超,再到其他设备。总 是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在医疗革新上迈出新的一 步。但从监测胎儿仪器,简单的二维B超,然后是 三维B超,再就是四维B超,提前就能精准地得知胎 儿身心发育的情况,这就是技术革命带来育儿质量 大幅度提升。从医学变革,可以反思我们的课堂。 座位的摆放、学生身心状态,教师的精神面貌。积田状态,教师永远站在正前面,除了少数的功能部 室之外。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讲究的是严格秩 序化,要求学生听从于教师的讲解。教师是课堂的 中心,而非学生是中心。
从这个意义思考,课堂革命的本质是转化设计理 念。以逆向设计为主,以学习结果来组织所有的学 习活动。
课堂教学创新在于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
即使我们每一间教室都装载了最新希沃交互式白板,里面有着丰富无穷的媒体资源。如果教师理念
得不到彻底转变,无法精选出符合学生胃口的“饭菜”,那么希沃电子白板依然就是一块黑板而已。甚
至出现,多媒体设备严格地控制了教学行为。里面
有什么,教师就用什么。不进行筛选、整合、开发,多媒体设备反而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新的固化,与设备里面的资源保持一致性,成为标准化思维的衍生品。这就是技术设备带来的可怕。
故而,教师要以数字技术与课程资源深度融合为抓手,技术是载体,是形式,而内容要有含金量。与学生认知方式、学习需求相吻合。略阳县东关小学马建萍老师《花钟》,整堂课设计以现实生活中学 生所熟悉的各种花卉为载体,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用手机投屏控制电子白板的方式,实现课堂物态方式改变,灵活控制屏幕画面、投影学生作品,实现人机高度交互。深挖语言表达形式之美 用删减方式和原文句式表达进行对比,在探究、思 考、品读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表达技巧。通过仿写活动,促进阅读向写作转化,促进输入向输出转化。
课堂教学创新在于学生学习场域精心创设:
从学生真实的认知角度出发,顺应他们的学习方 式,尊重他们的天性,但又能给予机智的引导与科 学的塑造。如何去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呢?我在《课 堂,真正要改变什么?》做了大致阐述。对知识内 容做改造、变型,增加其趣味性,或者挑战性,甚 至是开放性,给思维之树苗发育提供灵动的、开阔 的空间,不至于处在狭窄的范围内,难以有伸展的机会。
学习场域应该是开放的,开放的环境才有源头活 水,充满朝气。全力营造课堂——校园——社会全 程化的育人空间,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育人机制。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丰富而敞 亮。环境对人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映射作用。好的环境能够舒缓情绪,营造一种沉浸式学习环境。不好的环境压抑个性,让人高度焦虑,难以集中注意力。
课堂教学创新在于学习方式的变革与优化
根据学生的胃口与喜爱,在知识与兴趣点结合处 找到突破口,用杠杆轻松撬动。比如项目式学习 以驱动性、挑战化的主题任务做统揽,在真实的情 境中,让学生经历反思、修改,以作品成果展示方 式完成学习。曾从中国知网上面下载了大量项目式 学习资料。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该 学习方式主要特点:不是以零散知识运用为目标 而是以各种知识交织、融合、互补,围绕某个主题 编织为一张网,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 验,用以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各种问题,以应对现实 社会的多样性。
比如地理课程教学:在区域地理板块,教师可以安 排学生研究本地的河流、山脉、地貌、气象等自然 资源、做出统计、调查、分析,就当地整体发展提 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工 协作,有的承担数据核查(比如去气象部门抄录气 温、湿度等),有的承担现场访谈(去水利部门、 城建部门等),有的承担实地观察(观察河流、山 脉走向),有的承担资料查询(档案馆、图书馆导 找相关信息),还有的会做出奇思妙想,汇总、撰 写阶段,每位学生介绍各自任务同时,还会给出新的建议和方法。这个学习活动,就是以项目式学 习。
课堂教学创新整体目标在于人的长远发展:
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本质差别在于---对教学的认 识,对学生的认识,对课堂双边活动的组织。具体 来说,就是如何看待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操 作、课程开发等,课程就决定着教学内容:如何看 待学习,学习是主动建构的,学习还是被动接受 的;学习是对话交流的,学习还是习得强化的;课堂 是否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真正地奠基。
而传统的课堂,显然将教学目标窄化,甚至是标准 化,强调了统一化的模式,忽略了个性特色发展 看重了当下效益的最大化,对长远效益却考虑甚 少。比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元监测能力、 学习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尽管取得较高的成绩 但面对复杂的问题却无法解决,不具备生存的能 力,不具有与他人沟通交流、有效合作,这些都是 教育终极目标。要适应未来发展。具备应对。是人 的社会化转型。
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侧重在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主: 要唤醒学生能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 央。评价是导航,评价更是激励。方向永远比速度 重要。能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否给学生愉悦 的学习体验,能否最大化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能否让学生进入到创造的兴奋状态,能否持续性地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否驱动学生在合作协同中发 挥各自的优势,能否掌握某种方法技能从而学会学 习,能否从短期目标走向长期目标,能否引导学生 从当下问题走入到无穷问题链....
故而,创新课堂上的学生,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愉悦 的、自由的,又可能忘记了下课。或者说下课铃声 响了,却还想多听一会儿。具备了高度的对于未来 有旺盛的探究欲,对于复杂的现实有着不断挑战的 勇气,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的喜爱。 课堂教学创新,不仅仅是从教学行为上做出切实改 变和积极尝试,更应该是评价标准、设计理念、资 源运用的颠覆式突破和整体性规划。从这个意义来 说,道阻且长,充满艰辛,还需要在课堂上大胆践 行新理念,以积极方式驱动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