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2021-07-16 15:56:21)

《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最重要的一个记载是《中山经》。

而中山经排在第一位置的中山首经是最难寻找的山经。

刨除那些做无用功而把中山经“寻”到非洲等地去的说法,学者和研究者也多把中山首经描述的15座山重点放在了山西、河南等国内地方。本人也曾试图按照河南说与山西说对中山经首经进行地图上的排查,可是看来看去,无论从地理环境、距离长度和动物植物特色各方面很难都对上号。

经过再三研究,尤其是通过对把中山经首经里的动植物活动与生长范围分析,却发现山西说与河南说大部分都不符合其描述。尤其是动物和植物类,中山经首经里,均偏向于东南方地区。

再对中山经首经最后的第十五座山——“鼓镫之山”进行分析,“镫”,就是马鞍。鼓镫就是形容马奔跑亮出的后蹄子。于是试图在马鞍山市附近寻找。寻找过程中,发现地图上位于马鞍山西部与安徽巢湖之间的一些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山脉之间有一个区域,其山形竟然酷似“马鞍”。尝试以此为鼓镫山的基点,并按照大致比例做了个简单的连线倒查,于是发现很多地方竟然···几乎都符合中山经首经里描述的环境与与动植物特色。

再经过多日对照地图查排和对动物植物、矿产的辨析,基本确定中山经首经记载最大可能就是安徽省东南地区为主的地理范围。

传说大禹在治水过程中组织人手画了山海图,最终定下九州名称,这个看来还是相当可信的。虽然也有其他一些山海经内容出自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增补完成,非是一人之力作,也不过是大禹之后的古人延续治理河山的记载传承。

而《中山经》这个重中之重的首经位置能够以安徽为中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夏朝,不是商朝。

因为大禹治水,几乎至少跑遍了全国东西南北九大州,治水结束,他的落脚点必然是安徽。因为安徽不单是大禹治水的重地,又是大禹妻子涂山氏女娇的老家!

大禹十三年不入家门,涂山氏女娇守寡那么长时间,替大禹守着一个孩子,最终还化作“望夫石”,大禹心中必有愧疚。治水最后完工,庆功是在安徽。传说大禹治水结束时在安徽曾遇到“九尾狐”现身(其实可能是女娇逗大禹玩呢),暗喻了大禹的九州之王地位。他又是在这里治水工,他的儿子和后代又长期封在这里,于是就有了安徽简称为“皖”的来历。

中山经里有四座山脉皆富铜和铁矿,即便现在也是许多铜铁的矿区。这个就不在提了。仅仅按照些动植物来逐步分析一下,看看中山经之首经位置是否在安徽······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1】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懵。有兽焉,其状如囗鼠而文题,其名曰【左上革左下夫右能(一种野山驴),食之已瘿。(在安徽安庆市太湖县,大别山西南

“共水”向西流于河,当是流入现在的徐家河或者“蕲水”。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杻chu,“山有栲,隰有杻”。隰:低湿之地。如隰皋:水边低湿之地。《尔雅·释地》:‘下湿曰隰。甘枣之山(安徽花亭湖)北有太湖、四周临水为湿地,非常符合这种情形。

:一种叶如杏开黄花结荚实的葵本植物,能够治疗风头,疑是蔓荆子。主要产地在冲积平原的东半部。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本草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2】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囗,多【木万】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楝),服之不忘。(在安庆市太湖北)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杤木:即疑似(方茎)青紫葛类。分布江南温热带地区。

【3】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在安庆太湖花亭湖景区)

渠猪之水就是从花亭湖景区(太湖水)向南流出的长河,流到安庆市陶湾附近与潜水、皖水、皖河等多条河流汇聚再流入长江。上古发大水,豪鱼(大鱼)到此,这种鱼像“鲔鱼”。是一种很大的鱼或喙部如箭的鱼。说它类金枪鱼——鲔鱼。即2005年基本绝迹的中华“白鲟”,长得赤尾赤鳍红喙。食用它可以治疗白癣病。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7】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左疒右鼠,同屚,即瘘),食之不眯。(在安庆市望江县东西走向的南山附近)

脱扈山“植楮”,江南藤草类产物,疑似如今的“木腰子”。又名过江龙,阴阳子、榼藤子。主治,瘘疮、便秘等。成熟期三年,荚果采收晒干打出种子。易储藏,随处可放,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科植物。

《南方草本状》和《本草拾遗》:"依树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其实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仁入药,炙用。生海南,解诸药毒"。治瘘疮和老花眼。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9】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在安徽石台县。)

葌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很坚韧,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数种。”古代居丧时穿着白色布衣或麻衣。如:麻絰葌服,披麻戴孝。麻絰:服丧期间系在头部或腰部的葛麻布带。

吴林之山的葌草更像是南荻、白茅或芦苇类,除了具有固堤之效、还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古人用此盖茅舍制苇席做铺垫席子和扫帚,芦茅花荻花可填充做棉衣棉被和枕头。疑似是南荻。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12】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彳同亍】在安徽贵池区和青阳县之间(长江东)。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鬼草,即疑天麻。天麻有“鬼督邮”之称,治疟疾等多种病,服其不再忧虑。多在江南生长。“劳水”从这里向西流出,形成“潏水”。潏水,是人工修建的河道,西流入秋浦河。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 坻,人所为为潏。」潏水(秋浦河)里有飞鱼。《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飞鱼:江海鱼。长得像鲋鱼,即“鲫鱼”。这种鱼就是飞鱼科“银汉鱼”,飞行速度极快,借助摇尾和巨大的胸鳍会飞离水面。

【13】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薝。(约在安徽铜陵市枞阳县群山中,长江西,大别山东南)

薝薝:【陸龜蒙詩】薝匐冠諸香。薝匐,花名,見佛經。即疑似沉香树,瑞香科植物。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沉香多分布在东南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边阳处疏林中。沉香,《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14】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在安徽铜陵市枞阳县西北合明山附近。少水发源这里。当是咆哮沸腾的江河水。

山中有不少雕棠,叶方果实籽如红豆,可治疗耳聋。诸如相思子海红豆抑或是栓翅卫矛这类植物。几乎都是生长于我国东南方山谷林中植物。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15】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莨之已风。在安徽巢湖市与含山县。)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鼓镫山,唯有安徽马鞍山西、巢湖东之间的一系列山脉形状最酷似“马鞍”。“鼓镫”二字,正是这种山形的写照——像战鼓催勇士披挂上马,烈马扬蹄而奔驰。

《山海经》中山经之首经的位置判断

鼓镫山除了很多铜矿,还有一种叫荣草的植物,叶如柳叶,根像蛋类,用这种根部做药,可以治疗风痹病。这种植物便是圣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