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母戊鼎不叫后母戊鼎,这是黄帝造的鼎

(2017-12-29 21:20:23)

在中国,鼎是国家政权象征。安阳发现的青铜器大鼎把中华文明研究推向高潮。

郭沫若半个世纪前为河南安阳发掘的中国第一鼎腹中铭文释读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

1962年金祥恒专家提出“司”应释为“后”,意为王后、商王母亲的尊称。由此导致一场至今争论不休的到底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大战。其结果是:2011年3月网上和报刊先后报道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更名为“后母戊鼎”。

  网搜:杜廼松在故宫工作了五十余年一生鉴宝无数,最著名的当属“马踏飞燕”等国宝级文物。坚持“司母戊鼎”的说法而安阳殷墟博物馆依然采用“司母戊鼎”称呼。

那么,到底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呢?

看图: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6/62/62ec194bdcee3c8c7721ff0f219440b0.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1】“司”与“后”的区别在哪里

:甲骨文司演变:http://www.vividict.com/UpFile/5/201007150647073358p.gif

”与“”同源,后分化。,甲骨文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G--chongbai==/--CG2--bu--(zu)--new/013si/11jia02.gif金文司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 反写成“”,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

 造字本义:掌权执法,判案施刑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有的甲骨文 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A--renti==/--CAN--nv(zu)--new/031hou/a41zh00.gif承续甲骨文字形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


从上面两字区别来看,是“司”在前,演化为“后”。而作为后字,一般多是指的母后、皇后。尽管有后羿射日之后传说,但那也只是后人所写的极少例子。如此拿“司”做“后”,岂不是“后母后戊”了吗?这于情于理与文字语法本身都说不过去。
因此,可以判定“后母戊鼎”说法是混淆是非的专家故意捣乱
一些专家把“司母戊”逆造为“后母戊”的支持来源,是说商朝戊丁祭祀自己的母亲,既然是祭祀这一动词,不用司却直接提为后母后戊,也有不尊之嫌疑。后母,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不是亲生的母亲。起码这里“后母戊”就有这个嫌疑!何况司母戊鼎到底是谁造的、纪念谁的并没有任何来源出处。这些专家以猜测来论证司母戊鼎是商朝戊丁让人铸造的鼎本身就没有任何根据。
我非常怀疑这些专家们到底是什么用心?也不要拿什么妇好墓来解释“后”字。
【2】如果用猜测来论证的话,我也可以说,司母戊鼎是黄帝铸造的大鼎。而且比他们的猜测学术更有说服力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阳。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骑龙升天。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
  这个鼎到了商朝以后就丢失了。这是因为商朝为了不让周朝拿走而埋在土下的。直到两千多年后抗战时期在安阳被农民挖掘发现。
.这里的“鼎迁于周”,是说大禹时期九鼎——《史记》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可见,司母戊鼎是商朝从夏朝继承来的,而夏鼎来自黄帝造的鼎。此鼎不是九鼎之一,也不可能是商朝造的鼎。
这个鼎铭文司母戊,一是纪念母亲任妣。二是中央权利的象征。中央为土为坤,为戊为中为母。地点就在河南紫荆山,不在铸鼎塬。铸鼎塬只是黄帝造鼎的地方。《拾遗记》“轩辕黄帝”条云:“轩辕出自有熊之国。母曰昊枢,以戊己之日生,故以土德称王也

为发布命令统治管理,权利,与帝王“后”相对为“司”。
为最高权利生殖力强的母后。最高权利。后为母,最高权利,一位去世的皇后哪里还有什么权利?
因此司母戊鼎才是真正准确的名字,后母戊鼎可以休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