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2015-07-02 23:31:11)
标签:

教育

心理

分类: 我之思考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浅谈杜威教学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

虽然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它有一些晦涩难懂,但是有些章节多读几遍,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还是能够看到杜威的书中闪光的地方。这本书的条理很清晰,结构和很合理。

我对这本书中杜威的教学论感触很深,感到他谈到的很多点都是很有意义的,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去反思,去应用到学习和实践当中去。

杜威说“从做中学”。这既是他从哲学的认识中做出的推论,又是他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很多哲学家认为真理是固定不变和永恒不易的,是完备无缺和终极性的,但是杜威不同,杜威崇信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真理并非超越经验的神异之物,而是人们适应自然和社会需要的工具,是应由实验考验的假定。

所以杜威谈到了科学、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他所认为的真理。他指出,科学的形式是要达到一个理想。但是我们现如今的教学中,往往就是把经验和科学分离开来。在引入一个新的章节,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老师往往都是直接从知识引入知识,从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开始。却忽视了这些知识,这些科学的来源。它们人类多年的经验中压缩和升华出来的而不是远离我们的生活,只有少数研究学者和处在学习最高端的教授专家才能够理解和运用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些东西,而大家普遍总结出的东西,经过检验和修正,就变成了科学和真理。所以在学习中,就应该认识到经验和知识和科学的联系,不能一味的学会知识,更应该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一些经验来认识这些知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建立一种思想,就是科学和知识并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相反,他们是来源于生活,贴近每个人的生活的。既然一切文明都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我们就必须承认,大多数人是同样可以通过实践来总结经验,通过经验来升华成知识,再通过知识上升到科学的。让学生从一些实验得到的知识,可以说运用了经验但是还不够完全,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地方,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更能接近经验,更能总结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编出一套所谓的教材,学生考试得了高分,就满足的。现在的学生就是今后社会的领航人,他们怎么运用自己的知识就取决于自己怎么学来的这些东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什么,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

教育教学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小事,教育教学中的都是大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杜威批驳说,犹如工具箱中取出锯子不是制造工具,从别人口中听来知识也非真正获得知识。儿童被禁锢在固定的座位上,进行着被动的知识传播,这是非常消极的。教学再很久以来都被儿童认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的需求是追求知识,儿童的追求点是生活成长,我们忽视了儿童生长的需要。“学校科目的互相联系的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所以杜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木工、纺织、烹饪等课程引入学校,让儿童体会生活,在经验中学习。

教学离不开教材,杜威在书中也提到了我么教材的编写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时间顺序,是从理智性质比较粗糙的经验,到理智性质比较精密的经验,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忽视这个事实,都不应该把科学看作是单调的知识。科学在课程中履行的功能,就是从局部的和暂时的偶然经验中解放出来,开辟没有为偶然的个人习惯和偏爱遮蔽的理智前景。因此,我们的教材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经验的总结过程,循序渐进,有逻辑有顺序,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既要具体把握,每个知识点坐到准确和以能够让学生最大化接受和应用,又应该在宏观上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点的排列有顺序,有层次,知识之间不独立,不孤立,其次,认识到学生从经验中总结知识甚至科学的关系,注重经验教学,这并不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似花费了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时间甚至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样反而节约了时间,更重要的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骨肉里,而不仅仅是记忆里。另外,因为课程中常常是承载历史的经验的总结,或者某些人的偏好,所以我们的教材应该时时总结,时时更新。十年前的教材,怎么可能还能够对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孩子再引起同样的共鸣?他们面对的社会,面对的文化,面对的一切几乎都更新了,我们的教材更应该时时考虑到这些。其次,教材都是大人编写的,我们不能够很全面地站在所有人的角度去编写它,所以更应该时时总结和反思,改进和创新。

杜威提倡“活动为主,读书为辅”。所以杜威在教学论中,先讲了教法,而后才讲了教材。传统的教学中,认为读书和听讲才是教学中的大事,而活动会浪费儿童的时间干扰儿童的注意力,杜威在这方面正与传统的观念相反。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了思维活动的五步,所以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包括:1、要安排真实的情境;2、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维的课题;3、要有可利用的资料以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4、要从活动去验证假定;5、根据验证成败得出结论。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对于现如今功利化的教学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点。

这本书篇幅很长,有些话读几遍才读懂甚至有的还读不懂,但是有些地方随便一句话就能引发我很多很多的思考,所以我仅仅在杜威的教学论方面简要讲一下自己的所学。当然我所了解和所能谈到的杜威的教学论也是非常不全面的。杜威在教学论方面有很多先进的思想,他的很多教育理论也是先进的发人深省的。但是也存在着可议的论点。读书过程中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审慎地分析,大胆地思考,充分地汲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