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2017-07-03 15:49:42)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导入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蝙蝠和雷达》的第一课时,不仅识记了解字词,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讲了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蝙蝠的什么?

预设:(1)这段话主要就讲了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好。

   2)这段话主要就讲了蝙蝠夜里飞行的技术高超。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画一画、说一说。(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A、指名交流(板书:飞行技术高超)

B、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指导朗读

师: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那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赞美)

4、齐读。

过渡:蝙蝠的飞行技术如此高超,难道……

(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当时的科学家们也是疑惑不解,所以进行了试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二)     学习4---6

1、       默读课文,画出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2、生交流。

3、比较两组句子,体会关键词语的精妙。

第一组: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在一间屋子里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铃铛。

第二组: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4、指导孩子们精炼的概括。

5、第二次、第三次又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根据刚才所学,前后座两个同学一起填完整表格。

6、全班交流。

7、总结结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板书:嘴和耳朵的配合)

过渡语: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没有?(生: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学习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7自然段。

师: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科学家们不容易

   科学家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科学家们很执着

1、那我们一起来读第7段,用语言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同时边读边想: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

2、指名交流,说一说。

3、根据生说,师板书画图。

4、指图再说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四)学习第8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第7段的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a、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    划出描写雷达怎样工作的语句,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b、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 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五)真相大白:

1、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师:这真是生物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呀!(板书:生物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

三、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可真棒!谈谈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课件出示。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吧。(板书:发现   创新)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发现

               飞行技术高超                 

                嘴和耳朵的配合

 嘴和耳朵的配合图示      雷达工作原理      创新

             生物   科学技术完美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