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学》课本的硬伤

(2015-06-26 22:11:51)
标签:

中药学

硬伤

中医学

怎么学中医

伤寒

          作者:郭强中  

 

          《中药学》不揭示药物生长与日月光华、树荫流水、土砂风雨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够体现其阴阳温凉属性?不突出药物草虫兽禽游、木矿贝藻菌的身份怎么能体现其五行归属?不强调药物的花果茎蒂穗、根枝叶苗仁的部位怎么能突出其升降出入的品性,不诠释药物的气味、口味、颜色与质地如何体现出其归经、归脏、归腑的来历与差别?不详解药物的炮制工艺与过程怎么能体现其寒热温凉的互换?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很多都有涉及,但是不够突出,没有放在更加显眼的位置,这会让学生对药物的各种属性体味不深,难以与人体脏腑经络中阳气与阴液的升降出入障碍所引发的症状体征相结合,也就不知道药物在临证中该如何具体选择。写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不是说不可以,但篇幅过大,应把重点放在辅助学生运用中医药知识去理解药性,而不是本末倒置,药理铺展越多,离阴阳五行越远。这些大篇幅的药理内容如果是放在“中药学”专业课本里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放在“中医学”专业课本里则显得多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多中医学问题,请参看下面这本书:

 

《中药学》课本的硬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