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厌冗扰,徙斋僧院。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竟夜不成寝。食后,偃息在床,忽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两寸许;骑马大如蜡;臂上青鞲,有鹰如蝇;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公方凝注,忽又一人入,装亦如前。腰束小弓矢,牵猎犬如巨蚁。又俄顷,步者、骑者,纷纷来以数百辈,鹰亦数百臂,犬亦数百头。有蚊蝇飞起,纵鹰腾击,尽扑杀之。猎犬登床缘壁,搜噬虱蚤,凡罅隙之所伏藏,嗅之无不出者,顷刻之间,决杀殆尽。公伪睡睨之。鹰集犬窜于其身。既而一黄衣人,着平天冠,如王者,登别榻,系驷苇篾间。从骑皆下,献飞献走,纷集盈侧,亦不知作何语。
http://s13/mw690/005YMg2ezy6PiMuAdOs2c&690| 《聊斋志异》之《小猎犬》赏析" TITLE="古文赏析 | 《聊斋志异》之《小猎犬》赏析" />
无何,王者登小辇,卫士仓皇,各命鞍马;万蹄攒奔,纷如撒菽,烟飞雾腾,斯须散尽。公历历在目,骇诧不知所由。蹑履外窥,渺无迹响。返身周视,都无所见;惟壁砖上遗一细犬。公急捉之,且驯。置砚匣中,反复瞻玩。毛极细葺,项上有小环。饲以饭颗,一嗅辄弃去。跃登床榻,寻衣缝,啮杀虮虱。旋复来伏卧。逾宿,公疑其已往;视之,则盘伏如故。公卧,则登床箦,遇虫辄噉毙,蚊蝇无敢落者。公爱之,甚于拱壁。
http://s11/mw690/005YMg2ezy6PiMoN18u0a&690| 《聊斋志异》之《小猎犬》赏析" TITLE="古文赏析 | 《聊斋志异》之《小猎犬》赏析" />
一日,昼寝,犬潜伏身畔。公醒转侧,压于腰底。公觉有物,固疑是犬,急起视之,已匾而死,如纸翦成者然。然自是壁虫无噍类矣。
赏析: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小文章,蒲松龄想象力如此丰富,把人物描写得又是如此可爱。可能是因为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效果良好的灭蚊工具;也可能是因为科举不顺的蒲先生长期挣扎在贫困边缘,写作时“蜰虫蚊蚤”是常常面对的生活之苦,所以,当蒲先生徘徊在被蚊虫叮咬的痛苦时刻,就幻想会出现一群“小武士”,带着“如巨蚁”一般的猎犬来捕捉蚊虫。尽管这群小人和真正的人间一样有等级:有国王,有领头的武士,有牵犬的武士,有步行的武士,该劳动的还在劳动,该献祭的还得献祭,但因为他们这么可爱,似乎人间疾苦也随他们的离去“烟飞雾腾,斯须散尽”。
与“小武士”、“小猎犬”为人类尽心服务相比,人类就没有那么可爱了。他们帮助了这个秀才,把蚊虫消灭殆尽,但一只“细犬”没有跟上大部队,落伍该是多么的孤独和害怕,秀才却不但没有怀着报恩之心,尽力帮助小猎人回归队伍,反而“急捉之”,还驯服人家要成为自己的宠物。真让我们对人类极其失望。不过聊以安慰地是,蒲先生最终把小猎犬写死了,而且死得特别惨烈,竟然是被秀才活活压扁了。私以为,蒲先生对于秀才的行为十分不齿,决不能让他的计谋得逞,又揣测若写小猎犬被同伴解救,势必会有一番不愉快的争斗,所以干脆选择让小猎犬魂归故里,像小王子一样留下地只是它沉重的肉身。
蒲先生到底没有惩戒带给小猎犬灾难的人。一方面给了他一个现实中的好结局,秀才最终升了官,做到“中堂”一职,据《池北偶谈》载:“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于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于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即明太祖为了进一步集权而废除宰相制,宰相的权力转移到内阁。清朝继承了这个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据说相当于现在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算是核心部门的大领导。另一方面小猎犬虽然死了,留给秀才的还有好处,那就是“壁虫无噍类矣”,意思是说蚊虫再也不来骚扰秀才了。换一个角度想,这或许是蒲先生对为官之人的软性讽刺:为了一己私利,置恩人之生死于不顾,这样的人才能深谙为官之道;也可能是蒲先生对自己一生未能进入官场的自嘲:自己的“品德”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吧?
能安慰我的还有蒲先生没有写小猎犬被压得像被打死的蚊子似的,给秀才留下了一抹猎犬血,而让它干干净净而去,就像我们看《米老鼠和唐老鸭》似的,在重物的碾压之中,米老鼠和唐老鸭只是暂时变成了一张纸,很快,它们就会慢慢充气活过来,幸甚!
http://s15/mw690/005YMg2ezy6PiMyjxym5e&690| 《聊斋志异》之《小猎犬》赏析" TITLE="古文赏析 | 《聊斋志异》之《小猎犬》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