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补充知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017-02-14 15:16:37)
标签:

杂谈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人而是人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使认知逐渐成熟起来。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重要观点。

1.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3.顺应:改变原有图式(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

4.平衡: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经验。练习和经验是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平衡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三)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也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客体永久性是指当某一客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知道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某个地方。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早期的符号功能。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积累表象素材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

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是这一阶段儿童的突出特点是指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思维的局限性。儿童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只能观察到事物表面的、显著的特征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是思维仍然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缺乏概括能力。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质量和面积的守恒认识。所谓守恒就是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形式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使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