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这些区别要分清

(2021-01-25 15:55:31)
标签:

actl靶向性免疫治疗

癌细胞

癌症

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变化,体检的普及,查出肿瘤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了!现如今也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但很多人一看见体检表上出现“肿瘤”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得癌症了”。肿瘤真的就是癌症吗?

1、肿瘤=癌症?

肿瘤是指人体的某部分细胞,在致癌物质、有毒化学品、特殊病毒、放射线等因素的作用下,失去正常细胞基因的调节控制而异常增生,且在局部形成肿块的一种疾病。但它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类,而我们常说的“癌症”则属于恶性肿瘤。

1.无需担心的肿瘤

常见的无需过分担忧的良性肿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病发于任何年龄段,是因为肝内血管异常聚集所致,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每隔3-6个月做B超检查。

但当血管瘤逐渐增加,大于5厘米时,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通常需要做手术切除。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一般是指乳腺的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多是在患者自行触摸乳房时发现肿块,且75%是单发性的。

若肿块不大,长期无变化或者生长缓慢,一般定期复查即可;若短期内生长较快,且直径>1cm则需要手术治疗。

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多发生在皮下,但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一般好发于40-50岁的人群,恶变的几率很小。

若是生长于机体深部,则有病变可能,若脂肪瘤突然增大,或者变得坚硬,可能提示发生了恶变,应尽早切除。

2.恶性肿瘤的分类

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癌”只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来源于上皮组织,如皮肤、内脏粘膜,包括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等;

而来源于间叶组织如肌肉、脂肪、骨骼、血管、淋巴等的恶性肿瘤则被称为“肉瘤”,常见的如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淋巴肉瘤等;

来源于胚胎组织的恶性肿瘤则被称为“母细胞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恶性肿瘤可能并不带有“癌”、“肉瘤”或“母细胞瘤”字样,但却并非“善类”,如白血病、黑色素瘤、间皮瘤等。

因此,千万不要想当然的从字面上去判断疾病的危险性,以免影响正常生活或延误病情,最好还是及时咨询肿瘤科医生。

3.如何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看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的可长得很大,有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动停止生长,甚至渐渐消失;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大,有时短短数月就会致人死亡。

看对身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扩散、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和阻塞,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

而恶性肿瘤会对身体进行消耗,引起出血、坏死、感染、发热等,且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淋巴管、血管或其他腔道运行到身体各个部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较难根治。

看与周围细胞的关系

良性肿瘤存在包膜,生长有“自限性”,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能触摸到;

而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会对邻近组织造成压挤、侵犯和毁坏,出现病变组织坏死、溃烂和出血!恶性肿瘤常与健康细胞“水乳交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难完全切除干净。

当然,判断是否为良恶性肿瘤,以医生的检查结果为准。

2、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癌症?

除了关于肿瘤的认识误区,在体检中,对于“肿瘤标志物”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肿瘤标志物高了就是癌症?

1.肿瘤标志物升高≠患癌

肿瘤标志物是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它可以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检测到,只是作为诊断肿瘤的辅助指标。

换句话来说,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表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如饮酒、进补、服用某些药物、身体炎症等都可能会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甚至超标;

另外,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有准确对应的标志物。有些肿瘤,如软组织肉瘤,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记物,也有些肿瘤已经很大了,肿瘤标记物却可能依然显示正常;

而且若肿瘤较小,或肿瘤组织表面被封闭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明显。

2.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情况

当肿瘤标记物升高十几甚至二十倍;

一下子有四五样肿瘤标记物同时升高的患者;

反复检查,结果持续性升高的情况;

近期出现症状体征:排便习惯改变、体重明显下降、身体突然出现肿块、咳血等症状;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

长期接触致癌源,如长期吸烟、接触二手烟、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化学毒物等,发生癌症的几率会明显升高。

肿瘤标记物仅仅是检查的一方面,很多恶性肿瘤的筛查往往需要配合其他检查,如肺脏的相关筛查手段要配合胸部CT甚至穿刺活检、肠道的肠镜、食管的内镜、肝脏的甲胎蛋白配合腹部B超……

3、牢记三组数,远离癌症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而死亡!癌症俨然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杀手”!

虽然有些癌症我们还无法攻克,但癌症应以预防为主,牢记以下几组数据,落实到生活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癌症,减少发生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