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胰腺癌的二级预防和早期发现

(2020-07-29 16:29:31)
标签:

actl靶向性免疫治疗

癌细胞

癌症

健康

1、 一级预防

目前,对胰腺癌的预防尚缺乏特异性预防措施。因此,一级预防的重点在于针对可能病因和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提高机体健康素质两个方面。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胰腺癌的发生率增高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

(1)戒酒:尽管目前对饮酒是否会引起胰腺癌尚无定论,但是减少饮酒,尤其少饮和不饮高酒精含量饮料可避免发生胰腺炎,也可能会避免或减少发生胰腺癌的可能性。此外,要避免吸烟、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的综合作用。

(2)戒烟:尤其要教育青少年不吸烟。每天吸烟量和烟龄长短与胰腺癌发生成正相关,从少年时期即开始吸烟者更易患胰腺癌。

(3)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Gold等发现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预防胰腺癌的发生。Correa等在洛杉矶所作的调查也表明:水果或橘汁(含维生素C)能显著减少胰腺癌发生率。Farrow和Davis的研究则认为:水果、蔬菜和维生素A、C与胰腺癌的发病率无关,而增加钙的摄入则可减少发生胰腺癌的几率,尤其是对65岁以上的男性作用更明显。有资料表明:大量增加饮食中糖类的比重所致的高热卡饮食与胰腺癌的发生成正相关,而长期进高纤维素饮食则与胰腺癌的发生成负相关。

此外,要减少咖啡的消耗量,尤其要避免饮用去咖啡因咖啡。

(4)减少环境致病因素:良好的环境因素对预防胰腺癌具有重要作用。应减少或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应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流行性病毒感染。避免长期接触与胰腺癌发生有关的物质,如某些金属、焦炭、煤气、石棉、祛脂剂、β-萘酚胺、联苯胺、甲基胆蒽、N-亚硝基甲胺、乙酰氨基芴和烃化物等,并尽可能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

(5)减少或防止相关性疾病发生:为减少胰腺癌的发生,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胆石症。提高妇女卫生保健工作,避免多次流产、卵巢切除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及时纠正各种内分泌紊乱。

2、二级预防

(1)早期诊断:对40岁以上正常人群普查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癌。普查手段日前可依靠CA19-9单克隆抗体,其特点为敏感性高,胰腺癌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故对CA19-9单克隆抗体阳性患者应予定期复查。首先作B超诊断,必要时作ERCP、EUS等深入检查,发现胰腺肿块者可作B超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常规检查阴性者作EUS常可发现小胰癌。对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更应定期查CA19-9和B超。

(2)早期治疗: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四、早期发现胰腺癌

1、为什么胰腺癌不易早发现?

原因之一,人们对胰腺这个脏器不大熟悉,有的患者得知患了胰腺癌,还不知道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原因之二,胰腺深藏在腹腔后部,在胰腺癌的早期很难用手摸到。

原因之三,人们对胰腺癌的某些早期症状不大了解。

2、胰腺癌早期症状

若有若无的上腹部疼痛或原因不明的腹痛、腰背痛。

不明原因厌食及消瘦。

不明原因进行性阻塞性黄疸。

反复出现脂肪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胰腺炎反复发作。

已出现可疑的胰腺癌症状,并有血糖升高等表现。

3、通过什么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癌

首先从患者来说,他自己感觉到的症状都是消化不良的症状,第二他去了医院以后,医生都按消化不良给治疗。有统计表明,在医院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大概平均有六个月以上按照消化不良治疗的病史,医生也好,患者也好,都要意识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有消化不良症状就诊时,要做一个超声检查,初步筛选一下。从患者角度和从医生角度,要认识到有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想到这个问题,去查,有意识地去查,才能发现。第三个,就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首选的都是B超,B超是检查者依赖性检查,做检查的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表现的认识,都会影响到他的诊断结果。我们首选B超检查,碰到医生如果不认识胰腺癌或者不认识早期胰腺癌可能漏诊了,可能误诊了。

4、两种检查必须做

要想查出胰腺癌,在体检中仅做腹部B超是不够的,因为癌变早期,很可能没有肿块,B超易漏检。因此,最好同时做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EA(癌胚抗原)及CA19-9.需要注意的是,B超和肿瘤标志物这两种检查方法不能互相替代。尤其是40岁以上、烟龄在10年以上或体重突然下降的人,都属胰腺癌高危人群,在体检中不要忘了这两种检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