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L研究报告】项目研究背景和病毒载体介绍(原创)
标签:
actl研究报告 |
分类: 技术文献 |
上世纪60年代后医学生物开始迅速发展,带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经过20多年迅速发展,已逐渐成熟。目前,除传统的抗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手术,放射和化学治疗外,包括免疫细胞治疗的生物治疗被列为第四大治疗手段。临床实践表明生物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保障或改善生活质量。
2010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难治性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进入临床应用,治疗组比对照组多延续了4.1个月的生存期。这是标志着靶向性细胞免疫治疗正式进入临床实践的里程碑。
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T淋巴细胞受体和DC细胞的发现者,进一步促进了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研究。目前,在欧美等国家,为数众多的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已经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于今年数项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取消包括免疫细胞在内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行政管理和审批权,下放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
在我国,2010年卫生部将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治疗技术列为首批可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直接引发了国内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热潮。卫生部关于第三类医疗技术的文件如下:
随着国际上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的迅猛发展,病毒载体应用于细胞免疫技术治疗肿瘤疾病已经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然而,关于病毒载体安全性问题仍是困扰目前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主要问题。作为细胞免疫治疗最理想的载体——病毒载体,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其转染效率高,在宿主细胞可以稳定表达以及其表达的抗原更接近于自然。而且可规模化,标准化制备或生产,便于临床使用。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病毒载体主要是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相关病毒三大病毒载体。其中最安全的是腺相关病毒。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病毒载体,如腺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逆转录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等,它们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1.腺病毒(Adenovirus, Ad)载体: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病毒载体。其特点是易于制备,可感染多种宿主细胞。缺点是Ad是一种致病性病毒,主要侵犯并导致呼吸系统等病变。而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易引起炎症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同时感染宿主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较短暂,不利于需要持续表达目的基因的免疫治疗。
2.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目前使用的慢病毒载体基本来源于免疫缺陷性病毒(HIV),因此严格上其仍然属于逆转录病毒载体。但其具有感染静止细胞和分裂细胞的特点,可稳定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以及持续表达目的基因。其缺点是不仅自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不利于免疫细胞治疗,而且插入宿主染色体的不确定性易导致基因突变,并具有潜在感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危险。
3.痘病毒和疱疹病毒载体:其特点是可以感染神经细胞。但两者均有着较强的免疫原性,易引起炎症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而且具有潜在的致病性,亦不适合应用于细胞免疫治疗。
4.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RV)载体:是一种高效的转导基因的病毒载体,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获得稳定表达。然而具有与慢病毒载体相似的缺点,其具有潜在致瘤性的危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