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4-35页。
一、课标中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长方体和正方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标准》在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解决问题。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包装扑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安排上,有以下特点:1、加强图形特征和关系的认识。2、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面展开图。3、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展开图,再求表面积和探索包装扑克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解决表面积计算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探索出解决包装扑克牌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5、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征与表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五、本课承载的课标内容。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进行数学归纳概括的经验和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归纳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课下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1、自学课本,指出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顶点和面。
数一数,长方体有(
2、观察用橡皮泥和小棒做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我发现:
(1)做正方体用了(
(2)正方体有(
(3)正方体的棱的特点是:
长方体棱长的特点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顶点以及棱长的特征。】
课上尝试小研究
1、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整理在表中:
名称 |
面 |
顶点 |
棱 |
正方体 |
|
|
|
长方体 |
|
|
|
2、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上面的表格中把不同之处用红笔划出来。
三、小组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组长带领大家重点讨论有不同意见的题目,并达成一致的意见。
4、如果组内成员完成较好,组长可以考考大家。
5、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展示提升。
五、教师点拨
教师进行数学术语的解释,提倡数学用语的严谨。着重进行以下几个点的引导:
1、数面:
(1)数长方体的6个面的时候,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和它相对的面叫……
(2)我们通常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所以我们在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时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个面用实线来表示(点击课件,显示实线表示的长方体直观图),看不到的三个面用虚线来表示(点击课件显示长方体直观图)。
2、数棱:
数棱时孩子们可能会把棱表述成“边”,教师随机引导:这位同学所说的边,我们在数学上叫做棱,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课件演示长方体直观图中的棱并显示棱的概念)。
3、数顶点:
孩子们可能会把棱表述成“角”,教师随机引导同学们所说的角我们在数学上叫做顶点。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演示长方体直观图中的顶点并显示顶点的概念)。
4、对于涉及的的长、宽、高、棱长的概念进行讲解,着重强调一下相交于一点。顺势出示35页习题2进行巩固练习。
5、教师:如果用集合圈的形式怎样表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六、挑战自我。
1、
2、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延伸
焊接一个长7cm、宽2cm、高1cm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