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5-06-10 09:19:41)
标签:
教育 |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团泊镇中学
【课程说明】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及物体的沉浮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
(3)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合作学习、科学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及公式的应用;
(2)物体的沉浮条件;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教学过程设计】
|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回顾知识 归纳考点 |
考纲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物体的沉浮及其应用。 4.浮力的计算方法。 |
经过课前的预习、回顾,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完成每个考点的知识归纳。 |
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
基础知识反馈 |
|
|
热身训练 |
典例精讲 规律探究 方法应用 |
例题1.把重为5N,体积为
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分析】当题目中没有指明V排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时,我们需要先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然后选择适用的浮力计算公式。 【解析】依据物体沉浮条件,有两种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沉浮状态: 第一,比较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与G物的大小。 第二,比较ρ物与ρ液的大小。 【规律方法总结】 方法应用
例题1.体积相同的三个球A、B、C,在水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B.球B受到的浮力最大 D.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解析】三个球都在水中,即ρ液一样,则要比较浮力的大小,只需要比较V排,而三个球的体积相等,看图可以知道C球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浮力最大;A球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小,浮力最小。故选择C 【规律方法总结】 方法应用 |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小组展示探讨的结果。 【误区】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计算:F浮=ρ液gV排=6N 理解,掌握 学生独立思考。 踊跃举手,并阐述自己的思路。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小组代表举手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 踊跃举手,并阐述自己的思路。 领悟比较浮力大小的两种方法。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堂小结 |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
踊跃举手,谈收获. |
培养学生整合知识与规律的能力。 |
巩固练习 |
课后作业 |
|
|
板书设计 |
《浮力》复习 1.示重法:F 浮= G – G ’ 3.压差法:F 浮= F
2 – F1.
一.浮力的计算方法 F浮
漂浮 二.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1)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二.比较浮力的大小的方法:(1)阿基米德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