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一)
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一)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数学思考: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获得的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10×60=
你能找出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说出用字母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复习旧知,为新知引入做好铺垫。同时锻炼学生主持的能力。】
二.尝试小研究
1、课前尝试小研究
请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屏风是什么样子的,再计算两扇屏风一共有多少块玻璃?
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算法。
观察不同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课上总结:结果相等,两个算式怎么样呢?也相等,用等号相连接。你还能再举出这样相等的算是吗?
2、课上尝试小研究
计算下面两组题:
(1)(25+40)×6
25×6+40×6
我发现了: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体现了尝试小研究的层次性、启发性,让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三.小组互助合作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的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3、组内讨论:通过探究你发现了那些新知识,准备全班交流。
交流不同算法,在交流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重点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形成组内统一意见,待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进行有序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交流有序、倾听认真、评价深入,小组交流才能真正有所成效。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梳理和概括,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五、教师点拨:
(1)
教师板书:
(12+9)×5
=21×5
=105(块)
12×5+9×5
=60+45
=105(块)
(12+9)×5=12×5+9×5
(2)
(3)
师板书: (25+40)×6=25×6+40×6
(50+25)×4=50×4+25×4
(4)
师:通过计算,证实了我们前面发现的规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乘法计算的这个规律?
预设: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用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先用第一数乘第三个数,再用第二个数乘第三个数,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两个数的和同一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两个加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这个积相加,结果不变。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师板书:乘法分配律
师: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c+b×c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尝试进行总结交流,加深对获取知识点认识,通过教师点拨,全班交流帮助学生构建和加深新知识】
六、挑战自我
(1)38×53+53×62
师提出“想一想,怎样计算简便,再计算”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1)38×53+53×62
=(38+62)×53
=100×53
=5300
(2)(25+18)×4
=25×4+18×4
=100+72
=172
(3)24×99+24
=2400
2.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16×37+16×63=×(+)
(2)一张桌子的售价是65元,一把椅子的售价是30元。买3套这样的桌椅一共需要多少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反思梳理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是怎样学到新知识的?总结自己的表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八.拓展延伸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50) ×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