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课堂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曹振华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倾听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技能之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技能的接受和掌握,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反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学会倾听,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倾听能力是指能听懂说话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听者理解字面的意思,也促进听者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穿透文字,理解对方表达的感受。一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指研究6至7岁的小朋友在听别人说话、讲话时的基本表现,了解存在的行为障碍及不良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课题解决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家里大都是以我为中心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话,不会倾听别人的语言,不知道怎么样去倾听别人的语言,所以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解决倾听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采取怎么的对策和途径帮助学生倾听。
2、解决学生合作交流中倾听的方式。
3、解决学生间倾听的差异问题。
4、解决学生倾听时不良的行为习惯问题。
5、解决教师教学中师生交流时倾听的心理态度。
6、解决教学活动时教师组织倾听的困难。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一年级学生倾听情况的现状和制定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对策。
2、研究一年级小学生倾听的方式及引导方法。
3、研究师生交流时倾听方法方式。
4、研究学生倾听能力的差异的原因。
5、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倾听能力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都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调查问卷法:调查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方式、行为 ,了解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
3、榜样树立法: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起表率作用,学生间相互比较,找差距,树榜样。
4、文献调查法:教师自觉学习相关资料,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5、前后对比法:通过学生前后对比,了解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发展情况。
六、学习目标:
通过读书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培养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丰富自己的人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主要措施:
1、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2、建立个人网页成长记录袋。内容有个人简介、学习材料、读书体会、工作成果等。
读书安排:
15年3月份制定读书学习计划,收集有关书籍,学习完语文课程标准。
15年4月份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JL.B赞科夫。
15年5月份读完《新课改下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并写好学习心得体会。
15年6、7月份学习《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15年10月份学习:陆志平《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七、研课题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规范要求。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坐姿端正,两手摆放整齐;②听讲时,眼睛看着老师或同学;③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有序。
第二阶段:学会倾听方法。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听清楚老师讲课内容,对老师的提问能举手回答;②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做出回应(如点头,微笑);③专心听讲,肯于动脑,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不同见解。
第三阶段: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需要我们老师刻不容缓去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在课堂上坚持明确要求,言传身教,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一定会不断加强,倾听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了。
八、课题研究成果
1、倾听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课题立项以来,本人认真阅读
赞科夫的《论小学语文教学》,陆志平写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学习《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阅读期刊《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等教育教学杂志。例如学习成玉玲的文章《倾听成精彩》,我明白了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不断丰富的阅读,我的视野逐渐开阔,对我的语文教学也产生极大影响,并如明灯一般指引着我探索语文课堂教学。
2、 通过课题研究,加深了教师对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倾听情况的认识,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影响学生倾听能力提高的因素,掌握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的交给学生倾听的姿势、方法,并积极创设倾听的气氛,构建倾听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课堂上学生能更好地互动应对,生动、精彩,达到教学目的。
3、一年级学生在老师有效的倾听能力的培养下,能理解倾听的重要性,掌握倾听的方法,并能逐渐的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可见,他们是课题研究 最大的受益者。
4、培养一年级学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
(1)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意义,交给倾听方法。
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倾听。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倾听。如:根据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将倾听的要求及意义巧妙地隐藏在游戏规则中,学生会在比赛氛围的影响下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则,并体验到倾听同伴发言能使比赛获得胜利的喜悦,体验到倾听的重要性。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
教学时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当个别学生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状态时,我还应该学会用一些巧妙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调节到良好的状态中。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深刻的思考。
(3) 反思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倾听现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培养。
例如:在一年级年级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假听、没听或不善倾听等倾听现象,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生的“原始”倾听习惯。
(4)各科教师配合,关注课堂,关注细节。
无论是哪一种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不是一节课或者两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所有学科的教师老师一起努力,在关注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倾听习惯,关注孩子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倾听行为,及时提醒孩子。慢慢让这种“强制”行为成为孩子课堂学习习惯,最终让这种习惯转化为“倾听的内心需求”!
(5)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随时随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更应该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入手。由生活进而由课堂来培养倾听习惯,才是润物细无声的。
(6)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倾听主观能动性。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适当、真诚地评价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7)“听”与“说”“写”结合。
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倾听,是否在有效倾听,可以通过听后就问,听后再写,听后复述,听后记录等方式,通过练习,逐步提高的倾听能力。
(8)培养习惯,终生受益。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需要我们老师刻不容缓去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九、课题存在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有待加强个案跟踪指导的研究性与科学性,提高对原始积累资料的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研究能力。
2、本课题研究缺少专业人士引领,缺乏同伴交流与互助,以后在研究中要虚心学习,多方求教,不断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