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设计
闫家店乡中心完全小学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5页--93页。
一、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一个方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单元安排了“读书调查”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所以在本单元把平均数贯穿在每一课的数学活动中。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的特点,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本单元在教材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把读统计图、统计表贯穿于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现实生活中,学会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统计图和统计表也是人们用来描述和表达数据信息常用的、重要的方式。本单元注意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问题情境的同时,把读统计图和统计表,交流到的信息,贯穿在统计初步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把过去“讲统计图”和“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了统计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认识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对求平均数产生影响,学生对众数的理解相对容易。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学生也容易理解,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忽略一个所代表的多个单位,除此之外,学生在完成条形统计图时,不够整格时的处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有的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不能做到干净、美观,有时画图的随意性强,需要培养学生制作正确美观的统计图。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
2、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3、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4、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四、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条形统计图有所感、有所知。
2、经历读统计表、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3、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其特征(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实例,经历认识平均数、会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五、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统计知识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单元整体感受活动设计
活动一:
期中考试中努力组和奋进组成员数学得分情况如下表:
|
郝丽丽 |
100 |
|
李建国 |
85 |
|
张华 |
65 |
|
丁鹏 |
50 |
|
刘浩 |
95 |
|
李丽 |
80 |
|
赵璐 |
80 |
|
马文亮 |
70 |
|
郭晓军 |
30 |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哪组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究竟哪一组的成绩好,就让我们来算一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读图的过程,了解数据信息,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平均数。】
活动二:
1、
2、
3、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统计图,体验在观察、比较、分析中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感受用统计图表示事物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和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三:
课前尝试小研究:
收集本组同学的体重,填入小组自制的统计表中,并算出平均体重是多少。
课上:
1、交流如果我班转来一名和我们一样大的新同学,你能猜猜他体重大概是多少千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在估计体重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作用,感受其实际意义,根据结果能对事物的趋势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活动四: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学课本,再次感受单元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此时通过笔头写出来,更能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列出自己想知道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