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015-08-22 08:00:38)
标签:
情感 |
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求突出强调了独立思考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能读书。可以说阅读的本质就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思考后,先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解答。可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有的学生能提出问题,但所提问题,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旁枝末节,不得要领。我发现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原因有三种:一是胆小怕说错了;二是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不善思考,不知从何处提问。
一、创设良好氛围——敢问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联。当学生的情绪处在一种积极振奋的状态时,他们的思维才不会压抑。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
二、创设问题情境——想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进一步去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深处隐而不见的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处于兴奋口悱的状态,激发他们质疑解惑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思维的涟漪,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疑、引疑、解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提问方法——能问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语文课教学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注意在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他们能会问。
1.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提问
2.利用标点符号,引导学生提问
3.把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提问
4.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提问
5.从理解难点入手,启发学生提问
在教学老舍《草原》一文时,板书课题后,我就启发学生:看到课题后,你想了解 “草原”的哪些内容?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有的说“我想知道草原在什么地方?”有的说:“我想知道草原有多广阔?”还有的说:“我想知道草原的景色怎么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很强,对他们的质疑我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带着自己问题初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让学生交流自己读书后的收获,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能积极参与探索问题,并通过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