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奎哥上图三张

(2022-04-01 11:21:30)
标签:

365

教育

历史

时评

文化

分类: 活在齐河


奎哥上图三张

奎哥上图三张

难猜省市县乡

可怜卖刀杨志

不见当年宋江


附件:

牛二:一个泼皮流氓的典型

为了在高太尉那里谋得一官半职,杨志几乎倾尽所有,最后还是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思量“投往他处安身”。求职的经历说明“钱不是万能的”,面临的现实却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为了凑些盘缠,杨志狠狠心,拿出“祖上留下这口宝刀”,打算“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

这一去,就遇到了牛二。

牛二,东京汴梁人士,是个“有名的破落泼皮”,生得“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人称“没毛大虫”,以“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为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撒泼、耍赖、讹钱、碰瓷兼收保护费的。

当然,单单耍无赖未必管用,要想在泼皮行当里站得住脚,还得给自己镀镀金才行。

这金如何镀呢?

现在的流氓吓唬人时常讲的一句话是:老子也是在里边呆过的人!里边,指的监狱,或者至少是看守所。进过监狱在普通人看来是丢人现眼的事儿,但在流氓那里却是一种资本,表示自己不怕再进去,表示自己敢于下狠手,甚至还有暗示自己上头或后头有人的意思。

在这一点上,古今流氓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牛二之所以混到听到他名字一条街都要跑光,比城管之于小摊贩效果还要强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也是“在里边呆过的人”。

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也曾经犯过几次足以闹到开封府的案子,但却不知为何,“开封府也治他不下”。犯了事儿,官府却治不了,这牛二的底气自然就更足了,撒泼行凶撞闹得更厉害了。

官府治不了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牛二可能官府有人,或者至少给某个小虞侯、制使送过钱、结过交。如果真是这样,那普通人更是惹 不起。惹不起还躲不起么,于是“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

世间最恶者,莫过于官府的不作为--不作为,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帮凶,就是对恶人恶行的加持。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牛二的撒泼行凶撞闹还是很有技巧的--既可以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困扰,又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太大的麻烦。这也是泼皮流氓这个行业自古至今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他们的行为往往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官府即便真心想管,也往往苦于证据不足或性质不够严重而只能批评、教育、申斥了事。

官府不管或管不了,民间自发阻止的代价,如不慎打伤或招致对方变本加厉报复的代价又太大,老百姓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忍气吞声外加惹不起躲得起的鸵鸟战术,当然,还得时不时地奉上些金钱物品,以求破财消灾。

流氓泼皮无赖,大都是聪明伶俐之人,懂得看人,懂得看事,懂得谁该巴结,懂得谁好欺负。

问题在于,这份聪明伶俐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地位的提升--流氓也分大小,泼皮也有阶层--是会退化的。

早期打天下抢地盘,非聪明伶俐加心狠手辣难成气候,待到威势已建地盘渐稳,欺负起别人来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劲,需要费劲心思想坏点子的时候便少了。脑子越用越灵光,长时间不用就难免要锈掉。加之坑蒙拐骗来得太容易,甚至提提自己的名字便能吓跑一条街的人,很快就会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无人不怕自己,对外界危险的感知自然就会降低,渐渐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牛二就是这么一个渐渐不知天高地厚的老泼皮。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其实就是“多行不义”者进入这种状态之后面临的衰败的必然。

牛二完全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见了自己没有像别人那样躲避的外地汉子,会是自己泼皮生涯的终结者。

杨志不认得牛二,牛二也不认得杨志。杨志的宝刀上插着草标,牛二知道这是要卖的,便习惯性地动起了坏心思。他未必是想要这把宝刀,但肯定是想从杨志身上讹几个钱花花。

牛二的套路,是耍流氓的标准套路--你说是,我就说不是,逼着你证明你的“是”为“是”,直到你不能自洽或没有条件自洽为止。证明了这些并不能给他带来收益,所以,他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当你不能自洽或没有条件自洽时,他便通过言语挑起你的怒火。发火的人可能一走了之,不愿惹这种无赖之人,但他一定会粘上你,让你脱身不得,直到把你惹毛为止。因为,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动手打他,或者至少作出打他的动作,这时他便可以借机躺倒在地,大呼“打人”、“杀人”,扯你去见官。

如果他再给自己弄出点伤来,这事儿就更说不清道不明了。不想去见官找麻烦的,自然会破财消灾,给他几个钱打发了事。

我们且来看看牛二是怎样的一种套路--

话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想想看,你手里拿着个手机站在路边,这里有个人从你旁边经过,伸手就从你手里把手机抢去了,然后问你手机怎么卖,或者就算是夸你的手机漂亮,你说你生不生气?

牛二问杨志“你这刀要卖多少钱”,杨志原本的打算是“卖得千百贯钱钞”,也就是一千贯左右,但大概对牛二的突然扯刀有些生气,不愿与这样的人费口舌,所以就报了个吓人的价格,“要卖三千贯”。

三千贯是个什么概念?

后文中牛二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也就是说,一把普通的切肉切菜的刀当时也就值三百文。以普通的菜刀为基准,我们可以对三千贯有起个基本的认识。现在的菜刀,超市里普通的一把也就二三十块钱,为简单起见,姑且就按三十块钱一把来算。一贯是一千文,三千贯就是三百万文,三百万文可以买一万把普通菜刀,换算成人民币,三百万文就相当于三十万元。

其实,即便是一千贯即十万元也已经是个惊人的数目,更别说三十万了。更何况,这是在集市上,而非专卖店兵器铺里。如果你碰到个在普通集市上卖三十万的刀人,大概也会觉得这人精神不大正常,干脆就不理他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杨志傻,傻到跑普通集市上去卖这么贵的刀。其实,在来这“天汉州桥热闹处”之前,杨志确曾去过“马行街内”,专卖马匹兵器的地方,大概是人少,“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所以才转到这里来。

杨志原本想用高价吓跑牛二,他哪里知道牛二根本就没打算买刀,再高的价格也不可能吓退他。

牛二是来找事儿的。

明明是宝刀,却被牛二叫作“鸟刀”,杨志自然心中恼怒,便强调了句“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

不招惹是非的最好办法就是闭口不言,尤其是面对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时。可惜的是,人总难抑制住辩解的欲望,更难抑制住显摆的欲望,总要多说上那么一句话,于是麻烦便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假使武大郎不说那句“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潘金莲与西门庆、王婆等人大概就不会“却是提在冰窨子里”,登时动起杀心;假使杨志替宝刀忍住“鸟刀”的污蔑之气,不搭理牛二,大概结局就不会那么惨。

可是没办法,武大郎忍不住,杨志也忍不住。佛家说,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身、口、意三业所致。所以,一大修行法门便是“止语”,以减少口业。可要做到止语,何其难也。

杨志说自己的宝刀“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不信,要他一样一样试给他看。砍铜钱容易,吹毛断发可以,这人却是到哪里杀呢?待得要杀条狗试试,牛二又说“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待要不卖了,牛二又揪住不放,偏要他“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在牛二的刺激下,杨志的怒火被一点一点地点燃,最终燃起冲天大火,烧了牛二,也烧了杨志自己。

牛二死后,众商家感念杨志“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凑些银两”“上下替他使用”,兼之“牛二家又没苦主”,最后“把款状都改得轻了”,判了个“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东京街头威风一时的牛二就这么死了,不过,牛二虽没有苦主,但后代却还是有的--千百年来,流氓、泼皮、无赖何曾断绝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