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周月饼:不仅是舌尖上的回味(二)

(2017-08-17 18:40: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活在齐河

小周月饼不仅是舌尖上的回味(二)

小周月饼,地方特产,全国名吃。小周月饼不仅是舌尖上的回味,它还是童年的记忆,亲情的追忆。上一篇写了写“月饼”,这一篇让我们寻着“小周”这两个字,走到过去,走进历史。

“小周”来自小周村。小周村源自何时?

利用暑期翻了几遍1990版《齐河县志》,想找出小周村的来源。但19世纪以前关于该村的资料,一点也没找到。我不仅盲目自豪起来:我的老家,可以上查到明洪武初年,祖上安礼公靠一双脚板,一副挑子,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一路往东,到了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肥城县,目前的齐河县马集镇秋王村落脚,从此繁衍生息到现在第25代。http://s1/mw690/005XMP5pzy7dwjWEKME00&690

 虽然从县志上查不到小周村的由来,但据我推测,小周应该是早早就存在了,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是小周村临近古驿道。

《齐河县志》载:“齐河县自元代起便有一纵贯县境的古驿道,南起齐河城,向北经大魏庄、晏城、黄家铺出境入禹城县,直抵京畿,故亦称京道,宽6.7米,过境23.5公里。”

这条古驿到出境后北通京城,过河后南达济南,是济南通往北京的必由之路。自古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康乾南巡江南就不只一次路过,并题诗记行。康熙的《三渡齐河即事》:“淑气霓旌绕,风光拂济川。曾经三次渡,未若十年前。疾苦劳宵旰,深恩赖保全。颇知民食重,安抚责臣贤。” 乾隆的《齐河道中》:“历历齐郊已三日,物力民情亦粗悉。鸡鸣犬吠达四境,饥食寒衣足千室。民风回不与昔同,信知敦俗由年丰……” 

这条古驿道经过清末、民国、人民政府多次维修。现在仍有二段尚存。第一段是从G309到三王城这段黄河大道,就是在古驿道的基础上拓宽的。宽的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第二段基本还是那个宽度,从三王城经原祝阿镇中学西,中央城一期东到齐心大街城南加油站这一段。随着黄河大道的通车,城南新区的建设,现在这段路已经被冲的七零八落,车马不通,人迹罕至,破败不堪。1999年到2005年,我曾经在原祝阿镇中学住过。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上班、回家、送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这条路走了六年。还真有些不舍与怀念。

古驿道,是古代交通最为便捷的道路,驿道旁边,往往容易形成村庄。现在的小周村就在古驿道边。可能就有人驻足或选定此地。从而先有人后成村。

二是小周村一、六逢集。

“一、六逢集”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初六、十六、二十六就可以去小周赶集。这个 “集”在我国各地称谓不一样。我们这里称为,长江流域称为,华南地区称为,西南地区称之为。一个地方之所以能被设成集市,多数是因交通便利,位置适中。欺行霸市是集市发展的毒瘤,开放包容的交易环境是集市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小周集的开放性表现在对交易者的资格几乎没有限制。任何人只要有需要出售或交换的物品,均可入市交易。按要求沿街、沿路摆摊设点,不需要租用任何设施。

小周集的包容性表现在对交易的商品不设限制。集市上的商品种类繁多,质量等级参差不齐,有专业厂商生产的制成品,有时令农产品,有二手货,有各种农畜,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用机具等。只要不存在市场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任何交易品种都是可以接受的。

小周村什么时候设集已经不可考证。但一般来看,能成为集市的村,多是建村较早人口多,南北通透面积大。小周村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是2200多人的大村。它周围的大杨、孟铺、七里阎都不算大村,而小杨、香坊到目前仅仅是自然村。估计小周的建村要比周围几个早。大杨、小杨杨姓始祖明洪武来自山东青州九户村。孟铺孟姓始祖明万历来自山东曲阜。七里阎阎姓始祖明末来自山西洪洞县。先有村后有集。

三是小周村的天灾人祸。

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都不是风平浪静,蒙元与明朝的更迭更是血雨腥风。有定论的评价是这样的:“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战争对于少数人来讲是封将拜相,功成名就,封妻荫子,鸡犬升天。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不是交出粮食,就是交出儿子,或者是人财两空。自古就是“一将成名万骨枯”。 据祖上口口相传,那时候的山东,到处是红头蝇子。赤地千里。很多人荒了地,绝了后,颠沛流离,无以为家。小周村恐怕也很难幸免。这是人祸,波及全国的人祸。

元朝末年天灾不断。这在《齐河县志.灾异纪要》有明确记载:“

1342年(元至正二年):卧龙山水通流入大清河,漂没上下居民千余家。

1346年:大饥;地震,历7天。

1347年:地震,有声如雷。雨。

1362年:二月,彗星出于危。四月长星见在虚危之间 40日乃隐。

1366年:八月,大清河溢,居民漂溺殆尽。”

大家注意上边这段文字:“ 1366年八月,大清河溢,居民漂溺殆尽。”什么意思?就是:“1366年农历八月,大清河水溢出河槽,不是决口,而是整个的漫溢。造成的结果是居民或被漂走,或被溺毙,几乎一个不剩。”

“元末,战争和自然灾害频繁,境内人口减少,村落稀疏。”(《齐河县志》)。齐河县马集镇秋王村我们《王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年始祖安礼公迁来。原因可能也因为此。

基于以上三点,我的推断倾向于小周村成村于元末明初。

这正是:

一家之言,

仅凭推断;

采信与否,

你看着办。

http://s8/mw690/005XMP5pzy7dwk4wKeH87&690
http://s10/mw690/005XMP5pzy7wU1HEJqV8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18@365
后一篇:小周月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