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当与你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都不再批评你的时候,只能证明这些人害怕丢掉了这个锅。当这些人都敢于直言劝谏的话,盛世便已经到来。李世民由于珍视身边魏征这个“砸锅党”,便迎来了贞观盛世。
http://ww2/large/005XJEbTgw1er1fl0l7hqj30ge0cbwfl.jpg唐太宗博得贞观盛世" TITLE="珍视身边的"砸锅党"
魏征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砸锅党”。他吃的穿的都是李世民给的,但却常常直言劝谏,挑战李世民的忍耐底线,让其难堪、下不了台。
一次李世民难得休闲,正在玩鸟,而且玩的不是一般的鸟,是鹞鹰,这是其他国家进贡给李世民的玩物。魏征早就对李世民的这个“土豪爱好”不满,但一直没有适当的时机和场合给李世民提出批评。恰好这次他进宫见李世民,正看到李世民在措手不及地将鸟藏入怀中,生怕被自己看到。于是魏征故意使坏,向李世民长篇大论一番,恨不得把中华文明说一遍,让李世民没有机会把鸟放出来。最后,鸟被闷死了,李世民明知魏征给自己难堪但也无可奈何。
作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竟然受如此“屈辱”,换到其他皇帝,早就让臣子退下或者直接拿出来当面玩耍。这种“屈辱”也只是圣明君主才会有的所作所为,也足以说明李世民对这位“砸锅党”的看重。
如果说这次“砸锅”不算大的话,魏征咒骂李世民杀兄弑弟、抢夺弟妻应该算是连锅底都被砸坏了。
那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剿杀,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都纷纷作鸟兽状逃散。但有一个人没跑,他就是当时候还在李建成的手下干活的魏征。
于是,被抓住的魏征静待死神的降临。谁知李世民并没有要杀魏征的意思,反而夸魏征忠贞,饶魏征一命。按照人之常情,魏征应该叩头山呼万岁才对。然而魏征此时却表现出一脸的不懈,反道说:“我何罪之有,你射杀亲兄弟,抢夺弟弟的老婆,有罪的是你,不是我!”
李世民等待谢恩不成反而被揭了伤疤,这个心理落差换作谁都撑不下来。他身边的长孙无忌看不下去了,正准备动手,李世民却在震怒后瞬间平静下来,制止长孙无忌,颇有兴致的开始舌战这位不知好歹的“砸锅党”。
“是你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才让我弑杀兄弟这一悲剧上演。”李世民一转此前的温和,厉声怒斥。他知道如果魏征推脱自己的罪行,自己就占得上风,便有理由杀他。
这一次,魏征又让李世民失望了。魏征不但毫无惧色的承认自己帮助李建成,并且还说:“如果李建成当时听我的话,此时掉脑袋的就是李世民你自己。”
李世民听罢好像一点也不着急,反而过去亲自给魏征解开了捆绑:“为了大唐帝国的事业,我希望您能留下来。”
李世民一开始想通过赞许魏征忠诚,顺理成章赏给他口“锅”,让他一起“吃饭”。谁知魏征把这口锅砸碎了,反而事情最后变成了李世民恳求魏征接受自己的“锅”。
或许是“赏”的和“求”的锅不一样,魏征从此放心的对李世民劝谏。据统计自魏征担任谏议大夫和左光禄大夫到去世,他先后向李世民提出200多条建议,其中绝大多数是反对意见。可以说,魏征几乎天天和李世民在“打架”,成为了李世民最为“记恨”的臣子。
有一次李世民退朝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气愤的说:“我早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见李世民如此盛怒,小心的问到底是什么事情,谁是乡巴佬。李世民回应道:“除了魏征还有谁。”
长孙皇后听罢,整衣下跪为皇帝道喜。李世民一脸迷糊问何喜之有,长孙皇后答道,“皇上应该高兴才是,魏征知道你听得进劝谏,才敢明说。这不仅证明圣上您的英明,而且也是我李氏大唐福气。”
长孙皇后这一席话让李世民消去了一半的火气,心里想了想这个“乡巴佬”气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便一笑了之。
事实也如此,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时,上位者听到的很有可能是阿谀奉承的假话,真心话反而很难听到,此时更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砸锅党”背后对你的议论。当这些人都如魏征一般敢于直言劝谏的话,盛世便已经到来。
后来,李世民得知谏臣魏征死后,伤心欲绝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俎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死后,李世民不顾众大臣劝谏,东征高丽。前后一年,攻占10城,获7万余户,斩杀高丽兵4万余人,但唐军也阵亡近2000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虽斩获颇丰,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李世民每当想起这件事,就遗憾的说:“要是魏征还在,哪有这些破事。”于是他将“以人为镜”这段传世名言挂在凌烟阁,以资怀念,怀念那个离不开的“砸锅党”魏征。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后一篇: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