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直和美育、智育、体育并称,并且排在第一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上过分注重对学生智育的教育,德育的教育却显得异常薄弱。
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德育新论》这本书介绍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哲学、文化学与德育、德育与认知、道德与情感、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德育的目标及其分类、德育过程理论、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师生关系是发挥教育者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接触,就谈不上师生人格、个性的相互碰撞,乃至影响、也就不存在教育者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过程。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等性。
首先表现在人格尊严方面,教师与学生在社会意义上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不是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次在德育过程中从教育学意义上讲师生之间也是完全平等的。教育不一定在道德上永远是学生事务老师,学生的道德境界有时会超过他的老师。
2、目的性。
师生关系是必然的,不容师生选择的关系,它毕竟是在教育的原则指导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
3、示范性。
师生关系又具有示范性特点。单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崇高的道德关系对其他同学具有示范作用,影响其他同学按照同样的道德准则与人相处。
师生关系具有道德功能。列宁说过,任何教材和教科书,都不如教师个人对学生的影响大,德育影响的性质归根到底由教学人员决定。教师的言行在其德育意识膕之外发生作用,教师无意中的言行,往往在某种具体的师生互动中对学生心灵产生实际的影响。
德育中的师生关系最主要的价值和优势就是其渗透性特点,因为大多数接触和交往都是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有意安排、随意性较小。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描述了价值内化的三个阶段:
1、顺从。表面接受他人意见或观点,外显行为与他人一致。这都是受到外在压力的结果,因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2、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不再是迫于压力的。
3、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各种具体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把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
语言文字的说理方式包括讲解和报告、谈话、讨论辩解、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式。榜样示范法有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和优秀学生的典型等多种形式。
3、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训练,从而培养优秀思想品质的方式,包括日常学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以及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4、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染、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5、自我教育法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学生的自我教育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要师生共同参与,包括教师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
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
(1)实际锻炼法。是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训练,从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比如:学习活动、委托任务、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执行制度等。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
(2)榜样示范法。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典范: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
示范:教师、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所作的示范。
样板:通过评优树立的学生样板,包括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
(3)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已经形成时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导他们不断上进,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主要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等几种方式。在不伤害学生身心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引导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是必要的。
(4)避免不良的社交。他认为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的人。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特别是中小学,此时的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不能独立地对事物的好坏进行判断。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极其大,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做一个不仅学习上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老师,更可以在生活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以保持一颗“爱心”,以爱心看待学生,以爱心看待工作,以爱心看待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感染你的学生,让他们向你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用爱心看待世界的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德育。
然后,教师应该平等的看待学生,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些同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天赋,应该同等的看待学生,真正做到不对任何学生存在偏见。
最后,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包含的德育信息,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作用巨大。在通过班会、班级活动、日常交往要传递给学生大量德育的信息,如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热爱等,,让学生成为一个社会和个的四有公民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