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深千尺潭——卞庶凝与陈荣昌的师生情

(2022-05-03 09:15:41)

日期: 2017/04/10 作者: 周游 字数: 1440

一代文宗和书法大家陈荣昌有部《虚斋诗稿》,其中有《舟中呈伍桥师五首》令人瞩目。

伍桥是谁?检阅有关文史,发现伍桥竟是乡贤卞庶凝。卞庶凝为人正直,谋略出众,是个非常干练的官吏,清朝同治末年以举人授楚雄县令,后任会泽县令,又调昆明县令,还担任过景东同知、蒙化(今巍山)同知等。后辞官回乡奉养母亲,更号伍樵,又作伍桥。

卞庶凝为官清正廉洁,每到一地任职,必整顿吏治,剿灭匪乱,然后扶贫济困,兴办义学,甚至于亲自到塾馆讲课。任会泽县令时,卞庶凝到塾馆讲课,见一个叫卖烧饼油条的孩子,眉清目秀,穿着打补丁却整洁的衣裳,站在塾馆门口侧耳听课。这个孩子便是陈荣昌。卞庶凝细问其听课内容,陈荣昌竟对答如流。得知陈荣昌是孤儿,卞庶凝顿生恻隐之心,遂令衙役核查这个孩子的家境。衙役很快回报:这个孩子的父亲是陈维恺,前妻全氏病逝之后,续娶周氏,生有三个儿子:汝昌、荣昌、炽昌。那个孩子便是次子荣昌。其父进士出身,本可前往福建担任知县,但因不懂闽南话而主动放弃,回到会泽任东川府学教授,不久因病去世,对后代“遗德不遗钱”。周氏守节抚孤,三个孩子日间叫卖,晚间课读,母子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日子。卞庶凝听了更是感动,遂令衙役前去邀请周氏相见。周氏断然谢绝:“彼虽贫孀,也是命妇,不便干谒。”卞庶凝听了才知道没有过细地检点这个礼节,再着夫人带着仆人同往敦请。周氏这才携三子来到衙门,以礼相见。

卞庶凝了解到陈维恺一生廉洁,遗孀孤儿落得这般光景,怎不悲切,当即表示:一、按月支给其母子钱粮;二、子入义塾读书;三、收三孤儿为义子。母子感激,自不必说。从此,陈荣昌及其兄弟不再沿街叫卖,学业猛进。后来,卞庶凝任昆明县令,又招兄弟三人到官署读书,继续加以关照。陈荣昌说他“受公推解廿余年”。“推解”一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陈荣昌意思是说,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给我穿,他把自己的食物省下给我吃,这样的恩情有二十多年。

光绪九年(1883年),陈荣昌考中了进士,仕途腾达,做了翰林主考,连放外缺,但未曾忘却师恩。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陈荣昌请假从北京回乡省亲,绕道高邮看望卞庶凝。陈荣昌穿着便服,只带一个仆人,步行四十五里,抵达卞家,天还没亮。得知卞庶凝未起床,陈荣昌就在门外恭候,卞家人要禀告,陈荣昌说:“稍等无妨。”卞庶凝闻声,一骨碌就起身,未遑整束衣冠,跑到门外,乍见疑梦,忙将陈荣昌迎进中堂,师生相拥,说不完的离别苦,讲不完的相见欢。分别的时候,两人泛舟扬州瘦西湖。陈荣昌写了《舟中呈伍桥师五首》。在诗中,陈荣昌说,师生之情自古皆有,但没有谁像卞庶凝先生这样对他那么厚爱。“何况情深千尺潭”,用李白《赠汪伦》诗意,将师生之情写得情深意挚。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九日,卞庶凝谢世,门人私谥孝刚。长子卞汝功写信请陈荣昌撰写墓志铭,陈荣昌满怀感恩之心写了《孝刚先生墓志铭》,记载了他的戍边爱民的事迹,赞扬他刚正不阿、具有松柏的品质。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陈荣昌从日本回国,路过江南,一天夜里,梦见恩师和他联句唱和,有“贻以钓蓑”之句。翌日,卞庶凝次子卞仲勋就来看他,送给他一套父亲遗留的衣服,两人相向而泣。陈荣昌感叹说:“呜呼,幽明异路,而精神相感召乃如此。”他把这比为释迦牟尼佛给大弟子摩诃迦叶传授衣钵,郑重珍存,并作《卞仲勋以孝刚先师遗服见赠感而志之》,诗云:“遥望道山低首拜,临风有泪洒斜晖。”(周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家书治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