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奇”杨惇礼

(2022-04-13 13:53:21)


日期: 2016/08/22 作者: 寒山 字数: 825

杨惇礼(1073-约1140),字穆仲,福建长溪县(今福鼎)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考取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杨惇礼一生刚介雅正,风节凛然,因其有官不做、有子不荫、有田不买,世人誉之为“三奇”。

南宋建炎元年(1127),杨惇礼诏为监察御史,与赵鼎、黎确、沈与求等三人同时被任命。宋代的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监察御史等职。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北宋元丰改制后,御史大夫始终无人出任,因此御史中丞便成了御史台实际的负责人,被尊称为“台长”。监察御史是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的一个官职,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官,但可以直接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责任很重。

杨惇礼接获任命后,迟迟未去任职,而其他三人都已去赴任了,原因何在?原来,奸臣蔡京虽然一年前才去世,但余党势力仍很庞大,御史台中也有蔡京的爪牙。杨惇礼不肯与之同流合污,断然拒绝其拉拢,以“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为由,请求告老还乡。

宋代沿袭唐代“七十致仕”的制度,杨惇礼却没到六十岁就退休了。杨惇礼有官不做,恰恰反映了他对做官持怎样的态度。

按照宋代的制度,杨惇礼这样级别的官员致仕,可以荫子一名,可是他纵有三个儿子,也没有让他们因此获得一官半职。许多官员告老还乡后广置田产,一方面为安度晚年,另一方面也想给子孙留下一份家业,但杨惇礼却没有这么做,其家名下的田产没有增加一寸。

杨惇礼没有为儿孙们留下有形的资产,但将清白的家风传给了后人,这是一笔更加伟大的资产。方志记载,杨惇礼之子杨缜死后,因为家贫竟无法办理丧事,他的妻子林氏只得将自己的首饰拿出来变卖,才勉强置办了棺椁。而在杨惇礼出生的潋城村,受其诗书传家的影响,仅宋代便诞生了九位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为人父母,有谁不希望子孙幸福呢,但留下崇高的地位与丰厚的财产,真能让子孙幸福吗,杨惇礼的故事值得世人好好思考。(寒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唐代的诗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