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誉与面刺

(2022-04-07 10:38:06)


日期: 2016/07/25 作者: 张裕新 字数: 908

“面誉”,即当面表扬;“面刺”,即当面批评。为官者,既难得身边有敢于肯于善于“面刺者”,更难得能容身边敢于肯于善于“面刺者”。

古人对“面誉”多有记载。《庄子·杂篇》:“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意思是,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也讲道:“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面誉者不忠。”《庄子》和《大戴礼记》都对“面誉”持批评否定的态度。“面誉”多了,往往是对人对事不负责任。

《战国策》里记载:邹忌长得并不很美,可是他的妻、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城北最美的徐公还美。可邹忌心里明白,妻子说他美是“私”他,妾说他美是“畏”他,客人说他美是“有求”于他。邹忌用这个事例提醒齐威王:你地广人多,位高权重,很多人都向着你,怕你,有求于你,当你面不敢讲你的过失,尽说好听的话,这么一来“王之蔽甚矣”。齐威王听了连连点头称是,随即下令悬赏,鼓励吏民向他进谏:“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受上等奖赏。”于是进谏的人越来越多,齐威王择其善而从之,使齐国声威大振。

由历史上“面誉”和“面刺”的故事,使人不禁想到现实中,不少人常因违法乱纪而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责任主要在他们自己。但如果究其主观原因,除了未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外,可能还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把握好“面誉”与“面刺”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总有一些人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私”你“畏”你“有求”于你。在这种情况下,立场不坚定者,修身不到家者,就可能被这些甜言蜜语说得昏昏然,被那些熏心利欲迷得懵懵然而步入歧途,滑进深渊。可见为官者要想守住阵脚,少犯错误,让自己身边多些敢于善于肯于针锋相对“面刺”者是大有好处的。如能像齐威王那样“择其善而从之”,则对于改进工作,稳定大局,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以及提高为官者自身素质等,更是益莫大焉。

陈毅同志即曾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中写道: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大大开生面,红日散乌云。这就是很典型的能够接受别人诚恳建议和批评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和寻味。(张裕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