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刻度

日期:
https://jjjcb.ccdi.gov.cn/epaper/group1/M00/0C/91/wKin62DYM3-ACgkMAACOyTHBgmQ187.jpg
一位当代作家,素以蘸水笔写作,他说,这样有一种在时光中留下刻度的感觉。刻,镂也!那是一种极度的认真,一种深刻的浸润,一种永恒的印记。古代一些有担当的官员,无论任职时间长短,所遇境地逆顺,都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精气神,知责于心、担当于身、履责于行,奉献面前不回避、问题面前不躲避、困难面前不逃避,在时光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苏东坡的名字为人熟知和景仰,除了他的锦绣文章外,还与他为了百姓福祉敢担当有关。元丰八年(1085年)十月十五日,苏东坡到蓬莱任职,二十日又奉旨回京任礼部郎中,实际在登州只做了五天地方官。五天能干什么呢?苏东坡为当地百姓干了两件有影响的实事,即向朝廷连递《乞罢登莱榷盐状》和《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两道奏折。前者陈述食盐官卖的弊端,请求蓬莱及附近百姓不食官盐;后者陈述当地屡遭倭寇侵扰,请求招募和训练水军。两道奏折获准后,对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及海防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地多处都立有“苏公碑”,碑上刻的既不是造像,也不是颂词,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全文。“五天登州府,千年苏公祠”,就是百姓对苏东坡最高的褒奖。
不只是在登州,凡苏东坡任职过的地方,百姓对他的政绩都赞不绝口。史载,苏东坡曾两次到杭州任职(第一次任通判,第二次任知州),对杭州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对西湖的整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苏堤”就是苏公留下的至今令人称道的政绩之一。其实,当年修建这道堤并不容易,碑文记载,苏东坡主政杭州时,为开浚西湖,令工匠挖掘慧因高丽寺旁边的赤山以筑湖堤。此举遭到寺僧们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赤山乃风水宝地,掘土将招致祸患。在苏东坡生活的年代,得罪僧众绝不是件小事。但为了百姓的利益,苏东坡据理力争,并愿舍身护法,最后说服了僧众,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为后人留下了“何处黄鹂破瞑烟”的苏堤,与“一株杨柳一株桃”的白堤交相辉映,成就了西湖的壮美景观。“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后任职的这些地方,对苏东坡同样重要,每到一处,他都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治病助困……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受到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公元1001—2000年间12位世界级杰出人物,苏东坡成为中国唯一的入选者,被授予“千古英雄”。
唐朝大文豪、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同苏东坡一样,不仅文采超群,留下许多千古名篇,而且心系天下,关注民生,尽管命运多舛,却以“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着和勇气,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和好事。元和十四年(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被贬潮州,次年正月量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他在袁州为官只有九个月,时间很短,却办了多件深得民心的大事:一是解放奴婢,将抵债奴婢都放回父母身边,所欠债务一笔勾销。二是大兴书院,兴办教育。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袁州大地文化昌盛,仅唐中后期,当地就有30多人考取进士,故有“江西进士半袁州”之说,涌现出卢肇、易重、黄颇等一批著名学子。五代诗人韦庄曾在他的《袁州作》中用“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的诗句,对当时的袁州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而在转任袁州之前的潮州刺史任上,尽管任职只有8个月,韩愈依旧是主动作为,组织人们开水渠、驱鳄鱼、兴州学……办了不少民生实事。“潮州山水皆姓韩”,至今潮州百姓仍在传颂韩愈的功德。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古功名须躬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他们的名字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皆来自担当的实绩。人们说,桥的价值在于能够承载,人的价值在于能够担当。古今中外,担当历来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尺度。担当是什么?担当就是责任,就是勇气,就是奉献。晚清名臣彭玉麟曾六辞显官要职,他在奏折中写道:“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虽甚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之始,愿以寒士归。”没有一心为国为民、不贪富贵、不图享乐的胸怀和境界,是不可能有担当的。曾国藩在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的《挺经》中说,在我看来,挺就是担当,担当就是实干。没有实干精神,遇事等待观望,思想浮躁,作风漂浮,“只有唱功没有做功”,是干不出一番事业的,到头来只会“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公道自在人心。与历史上那些封建官吏相比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更是铁肩担道义,一心为人民,涌现出许多好党员、好干部。在山东寿光,说起老书记王伯祥,男女老少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大街小巷不乏以他名字命名的店铺。在福建东山,每到春节和清明,人们会自发去老书记谷文昌坟前烧香,“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习俗。在河南各地,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他们说的“三书记”,是指兰考的焦裕禄、林县的杨贵、辉县的郑永和。这些曾任县委书记的老同志有的早已去世,有的离开岗位多年,为什么老百姓对他们会念念不忘?就是因为他们心系人民,敢担当、重实干,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为民造福,留下了“防风林”、“红旗渠”等不朽的政绩。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口碑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永远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当年,习近平同志上任福州市委书记仅9天,就连夜冒雨来到驻军某师的野战帐篷,对部队领导提出的修战备路等3件难事,当场表态“部队的事情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不久,他又就一桩半年多没有落实的事情,明确批示“从今天开始一周内办结”,并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把从前石沉大海的批办件清理一下,应锲而不舍地要查办结果”。至此,“马上就办”成为福州全市干部的流行语,成为干部讲效率、抓落实的行动指南。这种“马上就办”的底气来自哪里?一是来自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民有所呼,我有所闻;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只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心上,带着感情做工作,对群众的事才能事事上心、件件到位。二是来自对基层情况的真了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的6年间,走访了福州的许多基层单位,实情在握,成竹在胸,“马上就办”有底气,有真招实策。真感情、真了解的背后是真担当。有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就能保持那么一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拼劲,一股不屈不挠、滴水穿石的韧劲,一股居安思危、续写荣光的心劲,从而在时光的刻度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不朽的丰碑。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古之圣贤,今之楷模,都是我们看齐的榜样。以他们为镜、为尺,那些“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人,应该感到汗颜和羞愧。(向贤彪)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