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听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专场报告感悟

(2019-06-12 22:37:08)
标签:

感悟

学习

分类: 科研任务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听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专场报告感悟

安徽省望江县第一小学   黄瀛霞

 5月19日我们望江一小有幸邀请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前来讲学。贲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很前卫的数学课: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和一场精彩的报告。本次活动学校教导主任江林梅主持。


贲老师的课堂学生在前,教师在后

早在10多年前,参加全国现代与经典观摩教学,就曾听过贲老师的几节课。今天是第4次走进贲老师的课堂。贲老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整个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真正体现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上午第一节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陈兴芹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的找次品。陈老师的课自然、流畅循循善诱,环环相扣陈老师以飞机因零件不合格导致失事,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自然引出主题“找次品”。先从三个物品中如何找出一个次品,再从8个,9个物品中怎样找出一个次品,重点放在从8个物品中如何找出一个次品。陈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设计方案,尽情展示自己的想法。同位合作动手摆一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方法8分成4和4的;有8分成3、3、2的;有8分成2、2、4的;有8分成1、1、6的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得出称的次数,再比较分析,小结出最优方案和方法,尽量让物品均分。接着从9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生通过画一画,优化方案,尽量将分成的物品锁定在最小范围内。然后10个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学生已知道逐步将范围缩小,尽量等分或接近等分。接着发散到从27个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

在我们看来,陈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贲老师评时,还是认为教者教的太多,学生是被接受,如“范围小”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而是教者强加给学生的。

上午第二节课贲老师借我校408班的学生,执教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

老师从鸡兔同笼问题研究学习材料入手。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兔各几只贲老师通过平台发送材料,让学生先尝试练习,独立完成,了解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原有认知。(相当于导学案的前测)

贲老师从反馈材料中,筛选归类,认为17号到35号这些学生“鸡兔同笼”问题懂一点,但又不太会于是,贲老师让我们檀校长从中任意选出一学生上台向大家讲解她的想法。校长抽出18号章同学。贲老师让章同学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

章同学大方的向大家展示她的想法:假设9只全都是鸡,有9x2=18条腿。因为题目中鸡兔有26条腿,26 - 18=8条,多出8条腿,8÷2=4只兔,9-4=5只鸡。

这时学生质疑,8÷2等于4只,为什么是4只为什么要除以2?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者适时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一难点。用圆圈表示头,用短竖线表示腿,数形结合,一目了然,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一个头下面画两条腿,2×9=18条腿,还多出了26-18=8条腿,为什么会多出8条腿呢?因为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了2条腿,这里多的肯定是兔子的腿。再在每只鸡的下面添2条腿,变成了兔子。为什么除以2呢?因为一只鸡比一只兔多2条腿8÷2,就是4只兔子。通过画图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假设方法的由来

贲老师接着请出一号吴同学同学与其他同学的方法不一样,的是列表法。

吴同学向大家介绍完她的想法,贲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方法,比较异同。无论是画图法还是列表法,都是先假设再检验,最后调整得出正确结果。

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做适时的引导、点拨。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学生们通过画图列表理解假设的方法。

贲老师不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接着,贲老师向学生渗透数学,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的《孙子算经》中就已经介绍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是什么问题呢?学生说还可以是龟鹤问题,还可以是牛问题,还可以是大象天鹅问题还可以是自行车与小轿车的问题……师:为什么不是鸡和兔,还叫鸡兔同笼问题,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我的建议:在向学生渗透过数学史后,贲老师在这里为什么不出一龟鹤问题或者自行车与小轿车的问题,让学生试着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问题呢?

我的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以前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六年级。我先后执教过三次六年级教材中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方法要想在一节课中渗透三种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课堂容量的确很大。反思自己的课堂,因为有限定的教学任务每班数学每周只有五节课加两节活动课,还有课后练习,基础训练难题的讲解。我们还是习惯牵着学生走,跟着教学设计跑,学生像容器一样是被动的接收。如今的课堂教学,我也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额想法,自己退到幕后,但这样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难以完成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矛盾

 

 贲老师的报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下午1:304:30贲老师为我们做专场报告学习:重新认识几个问题

 贲老师从教29年,他经历了教学的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关注教材,第二阶段关注自己,第三阶段关注学生。老师现在的课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我们还处于第二阶段,我们的课堂大多停留在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师的教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学习

贲老师以他的三节课为例,为我们呈现如何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第一节课《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此课2001年获全国赛课一等奖。 第二节课《认识时分2002年省级观摩课第三节课《7的乘法口诀2004年观摩课例。老师十几年前制作课件在场的老师也惊叹,拿到当今的课堂使用都不过时从这些课件的制作上可以看出贲老师对课堂教学钻研之深远。

但是老师认为十多年前的这些课例,他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试教时,他是用一个星期有7天作为情境导入新课这一情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贲老师以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7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贲老师说我的教学设计因学生而调整、改变,我看学生不再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贲老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课堂教学要重新认识哪几个问题呢?何学习?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是行为或按某种方式表现出某种行为的能力的持久变化,来自实践或其他的经历。老师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他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构建课堂目标。课堂设计一切以学为中心,以师生的学习为中心,师生共读,同学互教互学。老师为大家播放了美国影片功夫熊猫。影片告诫大家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我们教育人追求的目标。

 

                        2019年5月19日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听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专场报告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