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的公示(一)[转]
(2015-02-08 12:37:22)
标签:
转载 |
分类: 科研任务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主持人或主持单位 |
所在单位 |
推荐单位名称 |
1 |
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
安 |
北京第一0一中学 |
北京市 |
2 |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与研究 |
北京光明小学 |
北京光明小学 |
北京市 |
3 |
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 |
北京市十一学校 |
北京市十一学校 |
北京市 |
4 |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
窦桂梅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
北京市 |
5 |
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践 |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
北京市 |
6 |
以UDS合作实践研究共同体促进初中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 |
宫辉力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市 |
7 |
运用教育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语文、英语教学质量 |
何克抗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北京市 |
8 |
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研究 |
胡定荣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市 |
9 |
基于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 |
贾美华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 |
10 |
创建生物情景教室 促进生物教学改革 |
江建敏 |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
北京市 |
11 |
新时期中学生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
解海涛 |
北京汇文中学 |
北京市 |
12 |
基于科普阅读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与实践 |
李 |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市 |
13 |
中学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李建芝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市 |
14 |
“以爱育爱”教学实践体系 |
李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
北京市 |
15 |
学习方式变革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 |
李明新 |
北京小学 |
北京市 |
16 |
中学形体艺术修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李有毅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
北京市 |
17 |
融合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研究 |
梁松梅 |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 |
北京市 |
18 |
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学科教师合作的校本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梁威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市 |
19 |
针对中学生课堂学习差异的地理学科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
刘 刚 |
北京市第四中学 |
北京市 |
20 |
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
|
|
北京市 |
21 |
以人为本,多元开放——人大附中综合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市 |
22 |
“演、说、写”作文思维训练 |
刘雪倩 |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
北京市 |
23 |
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开发与实践 |
芦燕云 |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 |
北京市 |
24 |
“翱翔计划”: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北京模式 |
罗 |
北京市 |
北京市 |
25 |
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 |
马芯兰 |
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 |
北京市 |
26 |
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北京二中“分类发展”实验研究报告 |
钮小桦 |
北京市第二中学 |
北京市 |
27 |
实验改变课堂——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
陶昌宏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 |
28 |
大力推进“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课程方案”让每一名学生都出彩 |
王冬青 |
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 |
北京市 |
29 |
以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为平台探索学区资源共享新机制 |
王欢 |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
北京市 |
30 |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
王 |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
北京市 |
31 |
提高农村教师执教能力的团队研修实践-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五年探索 |
吴正宪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 |
32 |
基于工读学生体验成功的学业评价方法 |
肖建国 |
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 |
北京市 |
33 |
以科学方法为主线的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 |
邢红军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市 |
34 |
初中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课程体系的校本构建与有效实施 |
杨春林 |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
北京市 |
35 |
北京市普通高中整体性课程创新实验研究 |
杨德军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 |
36 |
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试验项目——农村高中音乐、美术实验班试验研究 |
于荣学 |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
北京市 |
37 |
个别化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课程的实践研究 |
于 |
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
北京市 |
38 |
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研究 |
翟京华 |
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 |
北京市 |
39 |
“实施做人德育,创建青春校园”的德育实践研究 |
张德庆 |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
北京市 |
40 |
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学习心理研究和干预实践 |
张 |
北京西藏中学 |
北京市 |
41 |
中学数学建模“双课堂”教与学的实践研究 |
张思明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市 |
42 |
小学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
张秀华 |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校 |
北京市 |
43 |
“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
张忠萍 |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北京市 |
44 |
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毕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
郑瑞芳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
北京市 |
45 |
高中学院制、书院制学生发展模式探索——构建跨年级、多元自主的校园生态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市 |
46 |
大规模教育考试评价研究与实践 |
臧铁军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北京市 |
47 |
构建数字教学资源体系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创新与实践 |
中央电化教育馆 |
中央电化教育馆 |
北京市 |
48 |
视障学校珠心算课程的建设 |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 |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 |
天津市 |
49 |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
天津市第一中学 |
天津市第一中学 |
天津市 |
50 |
模块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与学模式研究 |
天津市第一中学 |
天津市第一中学 |
天津市 |
51 |
“ 两全”思想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 |
天津市河北区第五幼儿园 |
天津市河北区第五幼儿园 |
天津市 |
52 |
小学语文“融合互促”识字 教学的实践研究 |
杜蕴珍 |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
天津市 |
53 |
天津市“空中课堂”项目建设与应用实践 |
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
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
天津市 |
54 |
基础薄弱初中优质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潘怀林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五中学 |
天津市 |
55 |
“互动态”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 |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 |
天津市 |
56 |
高中体育大课堂学习模式的研究 |
张金生 |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 |
天津市 |
57 |
以“双模”促实效的高中必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
天津市实验中学 |
天津市实验中学 |
天津市 |
58 |
创造性教学研究与实践(1991-2011二十年的历程) |
张武升 |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天津市 |
59 |
天津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标准化建设研究 |
齐兰芬 |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天津市 |
60 |
幼儿园全域性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 |
赵维娟 |
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一幼儿园 |
天津市 |
61 |
关于学生自主健体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程林 |
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 |
天津市 |
62 |
依靠三结合教育,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
天津市 |
63 |
“人生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
天津市 |
64 |
简约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
徐长青 |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
天津市 |
65 |
高中“义工制”社区服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
天津市南开中学 |
天津市南开中学 |
天津市 |
66 |
视力障碍学生形体训练的实践研究 |
|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 |
天津市 |
67 |
“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王培德 |
天津市第四中学 |
天津市 |
68 |
幼儿园多彩发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 |
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 |
天津市 |
69 |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体系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
天津市 |
70 |
“大课程”的实践探索(1980~2010三十年改革历程) |
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 |
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 |
天津市 |
71 |
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研究与实践 |
伊道恩 |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
天津市 |
72 |
开展数学教学效率课题研究 |
王光明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市 |
73 |
突出汉字、汉语特点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与理论构建 |
田本娜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市 |
74 |
基于大规模教育考试的增值评价研究与应用 |
张静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天津市 |
75 |
走向实践育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 |
天津市天津中学 |
天津市天津中学 |
天津市 |
76 |
高中艺术生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
河北省 |
77 |
动作发展视角下小学生踢凌空球动作技能教学研究 |
韩会军 |
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学校 |
河北省 |
78 |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教学研究 |
刘英杰 |
河北新乐市第一中学 |
河北省 |
79 |
从“教知识”到“教学习” ——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 |
韩爱学 |
河北省鹿泉市第一中学 |
河北省 |
80 |
学生中心,学习指导教学模式(X-Z)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
河北省 |
81 |
新课程下中学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研究 |
张惠英 |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河北省 |
82 |
中学体育艺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强新志 |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
河北省 |
83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和谐高效课堂的 实践与研究 |
王瑞卿 |
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 |
河北省 |
84 |
“河北省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系列成果 |
周予新 |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河北省 |
85 |
小学数学高年级“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
任志才 |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寺家庄镇寺家庄小学 |
河北省 |
86 |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润物集” |
舒立新 |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学区总校 |
河北省 |
87 |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
郭文生 |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汤头沟镇京房希望小学 |
河北省 |
88 |
思品课中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推进生命教育的研究 |
荀跃春 |
河北省承德市第十二中学 |
河北省 |
89 |
幼儿基本礼仪的探索与实践 |
冯丽华 |
河北省承德市第五幼儿园 |
河北省 |
90 |
艺术特色高中校本教材的研发和应用 |
谭龙 |
承德市第八中学 |
河北省 |
91 |
|
陈桂平 |
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
河北省 |
92 |
新课程下高中原型地理实验教学程式研究 |
|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 |
河北省 |
93 |
高中地理天文观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
汪 清 |
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中学 |
河北省 |
94 |
利用读书指导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内外阅读 |
付晓萍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 |
河北省 |
95 |
校园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和运用研究 |
杨立英 |
|
河北省 |
96 |
中学教学三环双效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
马选 |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
河北省 |
97 |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
杨瑞琴 |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 |
河北省 |
98 |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与拓展研究 |
高春海 |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
河北省 |
99 |
新课改下提高音体生文化课成绩的研究与实践 |
郑清 |
张家口市第十中学 |
河北省 |
100 |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报告 |
冯云天 |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 |
河北省 |
101 |
河北省培智学校地方教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吕相斌 |
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
河北省 |
102 |
“三层四步”教学模式在初中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
孙立革 |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总校 |
河北省 |
103 |
小学开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
宋美艳 |
秦皇岛市海港区新一路小学 |
河北省 |
104 |
区域性指导推进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王立宽 |
|
河北省 |
105 |
培养小学生读书习惯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
张玉莲 |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 |
河北省 |
106 |
《巧用经典童话,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读写潜能》 |
陈海珍 |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实验小学 |
河北省 |
107 |
|
钱洪涛 |
|
河北省 |
108 |
研究提高初中教师信息素养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
史淑莉 |
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
河北省 |
109 |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 |
王艳红 |
唐山市第十六中学 |
河北省 |
110 |
初中语文“创造性阅读与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探究 |
赵 哲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
河北省 |
111 |
唐山一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
刘长锁 |
唐山市第一中学 |
河北省 |
112 |
高中英语主要课型基本教学模式的建构 |
田民 |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 |
河北省 |
113 |
研究材料与环境,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
|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幼儿园 |
河北省 |
114 |
浅谈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
张丽丽 |
香河县第十二中学 |
河北省 |
115 |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
沙凤林 |
廊坊市教育局 |
河北省 |
116 |
经营你的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的九项修炼 |
王福强 |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中学 |
河北省 |
117 |
潜课程成就幼儿的高效学习法 |
王瑞莲 |
大厂回族自治县县直幼儿园 |
河北省 |
118 |
百年名校——“先学后导主题学习校本模式研究” |
王淑英 |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
河北省 |
119 |
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 |
张春炬 |
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 |
河北省 |
120 |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
和翠端 |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 |
河北省 |
121 |
|
孙杰 |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场小学 |
河北省 |
122 |
初中数学“自学•联想•评价”教学模式实验 |
李保荣 |
河北省东光县教育学会 |
河北省 |
123 |
享受语文——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生活化 |
张东兴 |
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 |
河北省 |
124 |
|
郭丽娟 |
沧州市第二幼儿园 |
河北省 |
125 |
拓宽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途径的研究 |
胡海玲 |
泊头市富镇富镇小学 |
河北省 |
126 |
”冲关作文“实践与研究 |
王玉华 |
沧州市第三中学 |
河北省 |
127 |
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各学科整合与促进的研究 |
孙淑荣 |
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
河北省 |
128 |
亲和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郭金梅 |
沧县中学 |
河北省 |
129 |
基于目标教学的学生学习生活研究 |
方向明 |
河北省沙河市教育局教研室 |
河北省 |
130 |
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小学生活实践作文教学法 |
赵黎明 |
邯郸市丛台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
河北省 |
131 |
新课堂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 |
韩巧妹 |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 |
河北省 |
132 |
表音密码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孙文霞 |
邯郸市赵苑中学 |
河北省 |
133 |
利用农村沙石陶土资源,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
王志伟 |
|
河北省 |
134 |
中小学“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杨勇 |
河北省 |
河北省 |
135 |
生命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
田宝军 |
河北大学 |
河北省 |
136 |
|
肖增英 |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山西省 |
137 |
基于“贡献与分享”的区域双阶梯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系统模型 |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山西省 |
138 |
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分析与跟踪研究 |
张俊珍 |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山西省 |
139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性开发与实施 |
程惠萍 |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
山西省 |
140 |
山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基于互联网在线评价系统 |
|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
山西省 |
141 |
高中半天授课制——山西省新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山西省新绛中学校 |
山西省新绛中学校 |
山西省 |
142 |
“双平台”环境下的“无界课堂” |
薛红霞 |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山西省 |
143 |
在服务“三农”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长期探索与实践 |
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中学 |
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中学 |
山西省 |
144 |
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尚秀芬 |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山西省 |
145 |
和雅德育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李丽萍 |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 |
山西省 |
146 |
"双站点四环节"资源应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郭剑锋 |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中学 |
山西省 |
147 |
县域整体推进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
山西省长子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
山西省长子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
山西省 |
148 |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 |
山西省泽州一中 |
山西省泽州县第一中学校 |
山西省 |
149 |
农村普通高中为新农村培养后备干部及管理人才的课程建设 |
卢晓东 |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玉泉中学 |
山西省 |
150 |
基于农村特有资源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建设 |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 |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初级中学校 |
山西省 |
151 |
特殊教育学校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
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
山西省 |
152 |
农村幼儿园自制玩具的实践研究和推广----以教师指导策略培养为基点 |
侯 娟 珍 |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山西省 |
153 |
探究社会公共问题 |
阳泉市教学研究室 |
阳泉市教学研究室 |
山西省 |
154 |
找准突破以棋益智,特色办学促进课改的成功实践与探索 |
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
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
山西省 |
155 |
基于云平台下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灵石县第二中学 |
灵石县第二中学 |
山西省 |
156 |
信息技术助推县域教育均衡跨越发展 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
芮城县教育局电教馆 |
芮城县教育局电教馆 |
山西省 |
157 |
|
杜红英 |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 |
山西省 |
158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定与落实的实践研究——以太原市为个案 |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
山西省 |
159 |
|
|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 |
山西省 |
160 |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生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
汾西县第二小学 |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小学 |
山西省 |
161 |
高中阶段学生卓越发展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
山西省 |
162 |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
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
山西省 |
163 |
构建“3.2.6”“问题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 |
白玉彧 |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砂河中学 |
山西省 |
164 |
《开心国学》《七彩基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
|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三小学 |
山西省 |
165 |
|
姚瑞勇 |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中学 |
山西省 |
166 |
鸿桥“立人课堂”教学模式 |
蒲县鸿桥中学 |
山西临汾蒲县教育科技局 |
山西省 |
167 |
小学生自主教育实践探索 |
朱春英 |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小学校 |
山西省 |
168 |
|
贾嵘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 |
山西省 |
169 |
县级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实验小学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实验小学 |
山西省 |
170 |
“生活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贵戚坊小学 |
山西省 |
171 |
小学课程整合研究 |
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 |
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 |
山西省 |
172 |
“三环节”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 |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初级中学校 |
山西省 |
173 |
幸福课堂“三导三动”教学模式构建 |
太原市实验小学 |
太原市实验小学 |
山西省 |
174 |
《金桥家校联系册》---家校共育的有效操作模式 |
王金华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大营盘小学 |
山西省 |
175 |
“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176 |
校本德育活动课程的 开发与实践研究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177 |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行动研究 |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五幼儿园 |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五幼儿园 |
内蒙古自治区 |
178 |
关于诵读经典的实践与研究 |
杜彩云 |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二小 |
内蒙古自治区 |
179 |
幼儿园“生活即教育”月课程索引及周计划 |
包钢幼教处教学研究部 |
包钢幼教管理处 |
内蒙古自治区 |
180 |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探索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胜利街小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181 |
初中生素材积累与有效写作的研究 |
海拉尔第五中学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182 |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183 |
特色学校创建与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
李秀芬 |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 |
内蒙古自治区 |
184 |
构建“导学课堂”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 |
内蒙古自治区 |
185 |
创新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86 |
集宁一中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 |
内蒙古集宁一中 |
内蒙古集宁一中 |
内蒙古自治区 |
187 |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3+1”课堂教学模式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88 |
“一三六”自主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
东胜区实验中学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89 |
多种教育教学模式同步发展,筑就残疾儿童少年成长成材之路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
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 |
内蒙古自治区 |
190 |
基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养成实践研究 |
班芳 |
内蒙古乌海市教学研究中心 |
内蒙古自治区 |
191 |
“六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 |
内蒙古自治区 |
192 |
内蒙古中小学学科教研网的建设 |
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教学研究室 |
内蒙古自治区 |
193 |
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能 |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第九幼儿园 |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第九幼儿园 |
辽宁省 |
194 |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课程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本溪市实验幼儿园 |
本溪市实验幼儿园 |
辽宁省 |
195 |
家园共育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策略的研究 |
刘锦 |
辽宁葫芦岛92493部队机关幼儿园 |
辽宁省 |
196 |
幼儿数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
邹晓燕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省 |
197 |
小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玉华小学 |
辽宁省 |
198 |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 |
李晓梅 |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
辽宁省 |
199 |
“趣智教学”研究 |
刘奔 |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平和小学 |
辽宁省 |
200 |
“自主教育成就孩子美好未来”教育实践 |
薛艳 |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第一小学校 |
辽宁省 |
201 |
|
靳海霞 |
|
辽宁省 |
202 |
新课改下小学读书课程开发研究 |
欧阳海燕 |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钢都小学 |
辽宁省 |
203 |
“双自”教育特色研究 |
李晓忠 |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 |
辽宁省 |
204 |
开发全脑母语课程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
辽宁省 |
205 |
走进生活 |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
辽宁省 |
206 |
课程校本化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
辽宁省 |
207 |
打造生态课堂 |
盘锦市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 |
盘锦市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 |
辽宁省 |
208 |
原创童谣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于华强 |
大连市兴工小学 |
辽宁省 |
209 |
“多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实践研究 |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 |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第十八小学 |
辽宁省 |
210 |
以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 |
屠文生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民主小学 |
辽宁省 |
211 |
“分组联动”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
景敏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省 |
212 |
“问题•生态•潜能”(QEP)学习模式 |
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
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
辽宁省 |
213 |
|
刘福华 |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十四中学 |
辽宁省 |
214 |
关于构建学科高效课堂“我要学—— |
铁岭市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
铁岭市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
辽宁省 |
215 |
高效课堂与科学“减负”的研究 |
池军华 |
辽宁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 |
辽宁省 |
216 |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 辅修课课程体系成果报告 |
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 |
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 |
辽宁省 |
217 |
以心育心:开拓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
辽宁省 |
218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化研究 |
关松林 |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
辽宁省 |
219 |
静雅善弈 |
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
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
辽宁省 |
220 |
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力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
辽宁省 |
221 |
“励志教育”校本课程 |
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 |
|
辽宁省 |
222 |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和接受大众传媒 |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
辽宁省 |
223 |
教育技术能力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
孙绍荣 |
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 |
辽宁省 |
224 |
|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
辽宁省 |
225 |
基于儿童、青少年实践能力构成特征的中小学劳技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 |
刘 磊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省 |
226 |
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多元化建设模式与应用创新 |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
辽宁省 |
227 |
“课题驱动—多元协同” 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 |
朱宁波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省 |
228 |
中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 |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 |
辽宁省 |
229 |
抚顺市十一五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 |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
辽宁省 |
230 |
区际组团办学 城乡共同发展研究与实践 |
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辽宁省 |
231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东北师大附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与实 |
熊梅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吉林省 |
232 |
中学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李 |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吉林省 |
233 |
以教学改进为目标的“问题—解决”模式 |
吉林省教育学院 |
吉林省教育学院 |
吉林省 |
234 |
五步导学法 |
迟学为 |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
吉林省 |
235 |
普通高中“目标-模组-层级”式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实施 |
刘丽君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吉林省 |
236 |
潜能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 |
宋戈 |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
吉林省 |
237 |
幼儿手指操 |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幼儿园 |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幼儿园 |
吉林省 |
238 |
吉林省小学书法教育推进策略研究 |
吉林省教育学院 |
吉林省教育学院 |
吉林省 |
239 |
多感官统合言语训练体系 |
袁亚杰 |
吉林省通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
吉林省 |
240 |
基于学校构建“三维教学质量提升系统”的实践研究 |
张彤 |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
吉林省 |
241 |
普通高中创造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潘永兴 |
吉林省实验中学 |
吉林省 |
242 |
生命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
|
|
吉林省 |
243 |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 |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
吉林省 |
244 |
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金英虎 |
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局 |
吉林省 |
245 |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姚国华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
吉林省 |
246 |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区域性实践模式 |
肖振安 |
吉林省辽源市教育局 |
吉林省 |
247 |
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
安维民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北山小学 |
吉林省 |
248 |
能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姚晓华 |
无 |
吉林省 |
249 |
县域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实践研究 |
梁德才 |
吉林省东丰县教育局 |
吉林省 |
250 |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评促学”的研究与实践 |
刘晓红 |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
吉林省 |
251 |
汽车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
钟鸣 |
吉林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吉林省 |
252 |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教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杨天笑 |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 |
吉林省 |
253 |
基于自创性实验的物理教学研究 |
王爱生 |
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中学 |
吉林省 |
254 |
小学数学基于学生抽象经验积累的计算教学实践与探索 |
李博 |
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 |
吉林省 |
255 |
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初中英语话题教学模式构建 |
杨爽 |
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 |
吉林省 |
256 |
活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
吉林省 |
257 |
朝鲜族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金明淑 |
吉林省图们市第二小学 |
吉林省 |
258 |
初中案例教学法的操作体系及运行模式 |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
吉林省 |
259 |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
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 |
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 |
吉林省 |
260 |
朝鲜族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 |
金七仙 |
吉林省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校 |
吉林省 |
261 |
演示型电子教案 |
孙新三 |
吉林省桦甸市苏密沟乡中心小学 |
吉林省 |
262 |
培智学校拼音教学“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
张联弛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燎原学校 |
黑龙江省 |
263 |
听、视障学生技能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 |
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 |
黑龙江省 |
264 |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挖掘与运用研究 |
吴月波 |
佳木斯市实验幼儿园 |
黑龙江省 |
265 |
幼儿园多元教研方式的探索与研究成果报告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机关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
黑龙江省 |
266 |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 |
孟广智 |
黑龙江省语言文字报刊社 |
黑龙江省 |
267 |
学校冰雪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
苗鸿嫒 |
无 |
黑龙江省 |
268 |
小学生“阳光跳绳”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
黑龙江省 |
269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探索 |
王林宝 |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
黑龙江省 |
270 |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 |
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 |
黑龙江省 |
271 |
小学作文序列实验的研究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华小学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华小学 |
黑龙江省 |
272 |
新时期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
杨长久 |
|
黑龙江省 |
273 |
|
朴泰秀 |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
黑龙江省 |
274 |
小学阶段“先学后讲 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研究 |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校 |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校 |
黑龙江省 |
275 |
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
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
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
黑龙江省 |
276 |
应用创新实验解决中学物理“难教难学” 问题的策略体系 |
王建辉 |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
黑龙江省 |
277 |
“一课三摩”校本教研策略 |
丁勇慧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五学 |
黑龙江省 |
278 |
初中技术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
金春兰 |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
黑龙江省 |
279 |
“组织化学习”县域大面积应用研究与实践 |
杜伟明 |
黑龙江省绥棱县教育体育局 |
黑龙江省 |
280 |
“目标•自信”教育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 |
王成富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三中学 |
黑龙江省 |
281 |
生活实例切入课堂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 |
刘乾 |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
黑龙江省 |
282 |
初中语文走进四大古典名著活动探究 |
贺丽艳 |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 |
黑龙江省 |
283 |
农村初中生本课堂“三环节二提升”教学模式 |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 |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中学 |
黑龙江省 |
284 |
六步写字教学法实验研究 |
陈瀚 |
无 |
黑龙江省 |
285 |
生态体验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实践应用 |
由沙丘 |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
黑龙江省 |
286 |
中小学生PMP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李玉杰 |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省 |
287 |
"分领域优化课程资源供给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
黑龙江省 |
288 |
构建“写实·沟通·感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践研究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
黑龙江省 |
289 |
高中地理图像系统 课程资源“师生共建、双核共生”模式实践探索 |
郭迎霞 |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
黑龙江省 |
290 |
个人体验+同伴互助=高效数学课堂—“普通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性策略研究” |
赵彦玲 |
黑龙江省巴彦县高级中学 |
黑龙江省 |
291 |
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实践与研究 |
哈师大附中数学组 |
哈师大附中 |
黑龙江省 |
292 |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
鸡西市第一中学 |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
黑龙江省 |
293 |
互评互改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
伍辉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
黑龙江省 |
294 |
德育工作课程化 |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 |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 |
黑龙江省 |
295 |
齐齐哈尔中学多样化、 特色化发展策略研究 |
齐齐哈尔中学 |
齐齐哈尔中学 |
黑龙江省 |
296 |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从PISA研究到“绿色指标”实践 |
上海市 教学研究室 |
上海市 教学研究室 |
上海市 |
297 |
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
陈东珍 |
上海市 |
上海市 |
298 |
成功教育探索----薄弱初中成功路径 |
刘京海 |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 |
上海市 |
299 |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
上海市 教学研究室 |
上海市 教学研究室 |
上海市 |
300 |
中学物理教学的革新,数字化实验系统(DIS)的研发与应用 |
上海市 教学研究室 |
上海市 教学研究室 |
上海市 |
301 |
“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
叶澜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 |
302 |
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 |
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 |
上海市 |
303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崔允漷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 |
304 |
上海市基础教育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
上海市 |
305 |
轻度智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上海市长宁区 |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
上海市 |
306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集聚的公办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 |
|
上海市 |
307 |
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市黄浦区早期教育 |
上海市黄浦区 |
上海市 |
308 |
提升全体学生创新素养的多领域、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上海市七宝中学 |
上海市七宝中学 |
上海市 |
309 |
基于师幼共同成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朱家雄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 |
310 |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建构与实践 |
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
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
上海市 |
311 |
阅读“中国人”,书写“中国人”——彰显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实践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
上海市 |
312 |
“多维有序”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
上海市 |
313 |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
季浏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 |
314 |
校园原创音乐剧:塑造阳光少年,追逐青春梦想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
上海市 |
315 |
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低结构活动探索 |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 |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 |
上海市 |
316 |
聚焦志趣、激发潜能:国际视野下上海中学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践研究 |
上海市上海中学 |
上海市上海中学 |
上海市 |
317 |
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
上海市 |
318 |
中学创造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市向明中学 |
上海市向明中学 |
上海市 |
319 |
多目标、多主体、多途径中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陈玉琨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 |
320 |
为了学生的愉快学习,变革课堂教学——愉快教育实验的深化发展 |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上海市 |
321 |
自主探索,体验引导——优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
徐向东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
上海市 |
322 |
“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何晓文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上海市 |
323 |
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学程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
上海市育才中学 |
上海市育才中学 |
上海市 |
324 |
小学创造教育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
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 |
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 |
上海市 |
325 |
实验弹性学制 创建特需课程——探索学生潜能开发规律 深化教学整体改革 |
上海市实验学校 |
上海市实验学校 |
上海市 |
326 |
结构求变,思维求新_套餐式课程和走班教学的"选择教育"深化研究 |
王丽萍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上海市 |
327 |
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课程——学校课程统整实践研究 |
上海市大同中学 |
上海市大同中学 |
上海市 |
328 |
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的构建与探索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
上海市 |
329 |
为男孩女孩开设的性别教育课程 |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
上海市 |
330 |
儿童哲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
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 |
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 |
上海市 |
331 |
从这里走向世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福山梦” |
上海市浦东新区 |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 |
上海市 |
332 |
区域联动提升小学作业效能的实践探索 |
姚 |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 |
上海市 |
333 |
爱的课堂——斯霞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
闫勤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江苏省 |
334 |
聋人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
南京聋人高级中学 |
南京聋人高级中学 |
江苏省 |
335 |
小主人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三十年 |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
江苏省 |
336 |
金陵中学研究性学习十八年的探索、拓展与创新 |
邹正 |
南京市金陵中学 |
江苏省 |
337 |
幼儿园田野课程的架构与实施 |
汪丽 |
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 |
江苏省 |
338 |
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 |
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 |
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 |
江苏省 |
339 |
情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孙双金 |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
江苏省 |
340 |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 |
陆静 |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
江苏省 |
341 |
新课程校本化的规划与实施 |
王军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
江苏省 |
342 |
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
江苏省 |
343 |
地理图形化教学与地理图形制作技术开发 |
|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
江苏省 |
344 |
研究性课堂的建构与实践探索 |
范云良 |
南京市力学小学 |
江苏省 |
345 |
项目驿站:教学现场中教师成长的实践探索 |
严瑾 |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
江苏省 |
346 |
多元化互动体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汪笑梅 |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
江苏省 |
347 |
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
沈茂德 |
江苏省天一中学 |
江苏省 |
348 |
改造三年级:消缓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教学策略 |
徐健湖 |
江阴市实验小学 |
江苏省 |
349 |
儿童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乐学教育的深化与发展 |
钱阳辉 |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江苏省 |
350 |
培养学科素养的“结构•尝试”教学研究 |
王俊 |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
江苏省 |
351 |
少年农学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
管国贤 |
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
江苏省 |
352 |
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 |
唐江澎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
江苏省 |
353 |
于永正“言语交际”式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
于永正 |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 |
江苏省 |
354 |
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沛县封侯虎”(布老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
张振华 |
沛县体育中学 |
江苏省 |
355 |
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小学阅读教学实践 |
朱桂金 |
沛县实验小学 |
江苏省 |
356 |
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
邱学华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57 |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
杨裕前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58 |
中小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59 |
中小学生成性教学区域推进研究 |
朱志平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60 |
德育课程中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
顾润生 |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61 |
“生命关怀”教育理念下课堂转型研究 |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江苏省 |
362 |
学前听障儿童双模块融合教育的十年实践与探索 |
季兰芬 |
苏州市盲聋学校 |
江苏省 |
363 |
图式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林红 |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 |
江苏省 |
364 |
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 |
葛文山 |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
江苏省 |
365 |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 |
杨勇诚 |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
江苏省 |
366 |
“湿地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张昕 |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 |
江苏省 |
367 |
小学主题大单元德育课程的校本开发 |
朱小敏 |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
江苏省 |
368 |
语文本色教学 |
黄厚江 |
江苏省苏州中学 |
江苏省 |
369 |
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 |
薄俊生 |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 |
江苏省 |
370 |
构建诗性的课程与课堂——诗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柳袁照 |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
江苏省 |
371 |
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
李吉林 |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
江苏省 |
372 |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 |
李庾南 |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
江苏省 |
373 |
教有文化的语文,培养有教养的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祝禧 |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
江苏省 |
374 |
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
许卫兵 |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
江苏省 |
375 |
无痕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
李凤 |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
江苏省 |
376 |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式学习”实践研究 |
王晓东 |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
江苏省 |
377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
万国全 |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
江苏省 |
378 |
审美人生教育实践探索 |
陈铁梅 |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
江苏省 |
379 |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资源开发与实施 |
孙朝仁 |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江苏省 |
380 |
高中生史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
刘俊利 |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
江苏省 |
381 |
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 |
韩金山 |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 |
江苏省 |
382 |
“道德课堂”的实践探索 |
徐金才 |
江苏省邗江中学 |
江苏省 |
383 |
中度智障生生活适应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
高鹏凌 |
扬州市培智学校 |
江苏省 |
384 |
农村幼儿园“小农庄课程” |
徐志香 |
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幼儿园 |
江苏省 |
385 |
“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基于地理教学观察的行动研究 |
朱雪梅 |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86 |
|
|
|
江苏省 |
387 |
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洪宗礼 |
江苏省泰州中学 |
江苏省 |
388 |
|
封留才 |
江苏省口岸中学 |
江苏省 |
389 |
本真教育:高中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 |
陈余根 |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
江苏省 |
390 |
洋思教学模式 |
泰兴市洋思中学 |
泰兴市洋思中学 |
江苏省 |
391 |
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 中小学课程同步学习辅导(名师课堂) |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 |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 |
江苏省 |
392 |
“整体规划,模式引领,教研推动”的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策略 |
李善良 |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江苏省 |
393 |
基于课程标准的“循环-差异教学”研究与推广 |
孙朝平 |
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 |
江苏省 |
394 |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能力建设 |
杨九俊 |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 |
395 |
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
鲁洁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396 |
中学教育与高师教育良性互动的地理教学协同创新实践 |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397 |
旨在理解和落实教学常规的教师实践研修——浙江校本研修十年探索的突破 |
浙江省 教研室 |
浙江省 教研室 |
浙江省 |
398 |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顶层设计与实验研究 |
张华 |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省 |
399 |
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探索 |
浙江省 教研室 |
浙江省 教研室 |
浙江省 |
400 |
中小学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
李伟健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省 |
401 |
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郑文 |
浙江省 教研室 |
浙江省 |
402 |
高中美术模块教学本土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
骆建钧 |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
浙江省 |
403 |
高中物理文理贯通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
姜水根 |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 |
浙江省 |
404 |
智障学生十五年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洪佳琳 |
杭州市智障教育资源中心 |
浙江省 |
405 |
小学“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多元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 |
李武南 |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 |
浙江省 |
406 |
图像表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葛素儿 |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二小学 |
浙江省 |
407 |
“超级四合院”——幼儿园动态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盛世幼儿园 |
浙江省 |
408 |
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
巩子坤 |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省 |
409 |
大班小班化:以全员导师制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 |
陈才锜 |
浙江省温岭中学 |
浙江省 |
410 |
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牛学文 |
浙江省 教研室 |
浙江省 |
411 |
农村小学“一主两翼”劳动技术教育新模式研究 |
杨霄松 |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庆云中心小学 |
浙江省 |
412 |
以“瓯越文化课程群”为载体的课程建设区域推进模式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浙江省 |
413 |
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多维模式研究:基于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团队探索 |
盛 群 力 |
|
浙江省 |
414 |
学程导进:基于学生立场的初中教学方式变革 |
何志英 |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
浙江省 |
415 |
高中物理自制教具及其策略研究 |
朱成巧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
浙江省 |
416 |
初中科学“生活化”实验资源整合和开发机制的探索 |
金可泽 |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
浙江省 |
417 |
传统育人模式的个性化突围——一所县级中学十数年的教改之路 |
吴国平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
浙江省 |
418 |
切入学生现实生活的高中科技教育课程建设——基于25年锲而不舍的探索 |
陈征燕 |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
浙江省 |
419 |
“以学论教”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郑志湖 |
浙江省天台中学 |
浙江省 |
420 |
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国际视野下的绿城课程8年求索与实践 |
冯晨 |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 |
浙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