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型及演练题
(2022-11-13 22:10:20)二、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型及演练题
1.题型特点
此类题目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理由、依据”“……的意义”等形式呈现。“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
2.方法点拨
第一种:解答“理论依据”类主观题,可按两步走。
第一步,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具体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设问如未限定原理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设问若限定了原理观点,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这种题型除了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或必要性外,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
第二种: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回答本类试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意义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解答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知识点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3.典题示例
例7.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浙江省无疑是数字中国的先行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民营经济作为先导,实现了向中国制造大省与外贸大省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全球电商交易中心,奠定了浙江在数字经济的应用与技术全球领先优势。近年来,浙江更是抢抓机遇不断将数字经济建设推向高潮。2017年浙江省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18年制定并实施了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五年倍增计划;2020年,浙江提出谋划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着力在新技术、新制造、新基建、新业态等方面取得突破。2021年3月1日,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当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给数据与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提出新挑战,带来了数据垄断、数字贫困等新问题。
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
【参考答案】(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浙江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的应用奠定了产业基础,为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
(2)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浙江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遇,制定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地方性法规,科学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例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贵州省乌蒙山区的化屋苗寨还是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人均纯收入仅214元的边远贫困小山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工程支持下,解决了当地饮水、就业、教育等问题,让当地群众住上了新居,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扶下,化屋苗寨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整合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倾力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路精品景点。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化屋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民族特色刺绣合作社,吸纳群众就近就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的化屋村,风景优美,产业兴旺,民族特色刺绣、生态养殖乌鸡、经果林套种中草药、乡村旅游业等产业风生水起,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2019年全村284户1 133名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1 500元。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省考察调研期间,走进化屋村看望乡亲们,走进脱贫群众用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有关知识,分析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就贵州省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两条政策性建议。
【参考答案】(1)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乡村。通过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根本解决脱贫问题,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建成特色产业,成为稳定脱贫、实现持续发展的支撑。
(2)政策性建议:政府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政策保障。发展特色产业要立足实际,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例如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但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但奔腾向前的势头谁也阻挡不了。连续三年,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从2018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到2019年“我们应该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再到2020年“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习近平主席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
“不一般”的中国声音背后,是“不一般”的中国底气。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顺应大势维护自由贸易的大国担当,书写“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故事,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红利尤其珍贵。过去6年,服贸会累计吸引184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国际组织和境外商协会、1万余家企业参展,实现意向成交额5 293.3亿美元。事实充分说明,世界看重中国提供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更加离不开中国。
【参考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融合。
(2)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为中国提供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3)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就业机会以及广阔的投资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顺应大势,在维护自由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服务贸易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看重中国提供的历史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