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师耿喜玲

标签:
育儿教育文化 |
分类: 高中名师 |
耿喜玲:
http://s14/mw690/005Xnp35zy6Rz1sS9m5ad&690
http://s15/mw690/005Xnp35zy6Rz1wtcYefe&690
5月31日下午,湖北省心理特级教师耿喜玲应首义中学邀请,给学校即将面临中考的228名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心理调适报告。耿老师以“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为主题,结合典型而结合学生实际的个案,给学生做了考前指导。随后,教研室赵亚萍主任和耿老师一起同学生互动将报告会推向高潮,学生们敞开心扉,提出各种疑惑进行咨询,两位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分析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好好利用这最后的二十天,向“相信自己能达到”的目标前进。
5月13日,武汉市教育局成教处李万平处长率领由虞京蕾、鲍安玲、崔雁、郭西联、耿喜玲等知名教师组成的支教团来我县与高三教师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对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学科进行备考指导。这是秭归县教育局为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而推出的新举措。
讲座感悟
一、
2012年3月2日下午两点,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的“心之翼”成长联盟专家工作坊第十二期——“走进心理学”学习心理辅导课程设计与示范课程,在田家炳905顺利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三八红旗手、省妇联“家庭教育”首席专家耿喜玲老师应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邀请来到田家炳905,为心理学院师范专业的学生举办了以“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为主题的讲座。
耿喜玲老师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在座同学回答“如果你去一所学校应聘教师岗位,就必须会经历笔试和面试,你觉得主考官会出怎样的题给你呢?”大家便和周围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分钟后,几个同学纷纷举手回答,耿老师用一句话揭示了答案“学校需要你有什么能力就考你什么!”耿老师接着问同学们“心理老师就是去上课的?不上课就做咨询?”并以此而引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学目的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主;辅导范围会更加广包括人格、学习、职业、生活辅导;教育对象也扩大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耿老师带来的信息给了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大四同学们新的希望。
耿喜玲老师把自己当心理老师这些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作为范例,告诉了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当一位心理老师时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传授了很多解决办法。耿老师还强调了对心理老师的5点要求:1.具有最基本的理论知识;2.心理辅导的能力要有所提升,学会倾听与洞察;3.培训与认证工作的加强;4.课程的原则、目的及相应的知识得有;5.科研教研的能力一定要有。耿老师还谈到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应该要规范、柔性,体现渗透性。提问环节同学们都很踊跃,耿老师也一一做出了解释。
最后,耿老师说:“永远不要忘了你是心理老师,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有所增加。”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宣布结束。该讲座不仅吸引了师范生,很多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纷纷赶来,905座无空席。讲座共维持了两个半小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获益颇多。
二、
明天一天要到一中听2场专题报告会,心中掠过一丝喜悦。专家的报告送到家门,而且一分钱不收,这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明天一定带领我的老师们提前到位。专家报告组成员有两位,耿喜玲、谭细龙。这两位专家还是第一次听说。一定仔细听听,有什么新招,让人学习学习。我这里就专门谈谈听耿喜玲教授后的感受吧。
整理 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