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师张勋和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初中名师 |
张勋和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物理教师
张勋和,男,1968年12月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江夏区学科带头人、江夏区首席教师、江夏区教育十大名师、江夏区百优十佳优秀市民、江夏区十大党员先锋、武汉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武汉市物理学会理事、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优秀物理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爱教如痴,无私奉献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从1988年走上教育岗位起,张老师已下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基础教育事业。二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他执教了二十届毕业班,而且每届他任教的班级常达4个,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他每天白天要上4节课,晚上还有通段的下班辅导任务,每天晚上学生放学离校后,他要批阅完当天的作业,准备好第二天的教案,常常挑灯夜战到深夜。在张老师的工作日程中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累了,挺不住时,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下,眼睛睁不开了,就用自来水冲冲脸,腰变硬了,就在走廊走动一下,颈子变僵了,就在靠椅上磨蹭几下。“既然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吃苦,意味着奉献。”张老师经常这样说。是啊,张老师就是一初中的一面旗帜,教师都称他为“铁人”。
在不舍昼夜,废寝忘食的超负荷工作中,张老师过早地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在一次颈椎病复发时,张老师两眼昏花呼吸急促,同事们都劝他休息,“明天要月考了,我还有两个班的习题课未上”,张老师担心地说。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上完二节复习课,但在课后,昏倒在走廊上。张老师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校为家,爱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在一次患皮脂腺囊肿的急性期,白天上课,晚上下了晚自习后到医院治疗,主治医生说:“张老师,你在玩命呀,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是非常危险的。”不曾记得有多少张住院通知单都被张老师揣进了衣袋,在那激情飞扬的讲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严谨治学
执着追求
在教育教学中,张老师非常注重个人研修,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与能力。读书反思已融入他的教育生活,向书中学,向优秀的教育专家学习,是他快速成长的法宝,他通过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的学习提升学历,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参与武汉市何文浩名师工作室的研修,丰富发展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教育视野,由理论→实践→反思→跟进,是他锤炼教艺的有效途径。
“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作为张老师的立教之本,他一直在孜孜以求。他通过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实验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彻底摒弃了满堂灌,突出了教学重心的下移,变教为学,以学促教,在教学中增加探究性、研究性、体验式的力度,强调探索新知的经历、关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模式已在市、区推广;“定标——自研——答疑”已成为他的课堂教学特色,他提出的有效目标,有效问题,有效设计,有效反馈等有效课堂行为已逐渐渗透到我区课堂教学中,他是我区实施新课程,推动新课改的带头人。
引领示范
扶贫帮教
一流的学校呼唤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了加快我区年轻教育成熟的进程,充分利用有限教师的资源,作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骨干教师、江夏区名师,张老师主动开展教学帮扶系列活动,他多次送教下乡,与校内外多名教师结为师徒关系。特别是年轻教师,张老师指导他们设计教案,如何把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一字一句斟酌,手把手地指导。张老师经常在全区主讲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作教材教法专题报告、作中考复习备考等专题报告,张老师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着他们,以扎实了教学功底辅佐他们,使我区一批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很多成为乡镇或区教学骨干,张老师为我区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经常这样说“老师们的成功便是我的成功,在引导老师走向成功中突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追求卓越
永不止步
二十四载的春华秋实,张老师捧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微笑地向社会走来,走进学生的心田;张老师为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会正面挑战、锐意进取,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