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碉楼不只开平有,台山这里也很多。自从了解了金山伯“金山寻梦”的历史故事,我对侨乡的碉楼开始有了兴趣,甚至是着迷。
P2
台山旧称新宁,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号称“内外两个台山”,华侨遍布世界92个国家地区,多达130多万,比台山市93万人口还多。
台山现存碉楼超过2500幢,洋楼约10000幢,不只是数量多,其精美的程度,丝毫不比开平的差,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07年申报成功世界遗产,开平碉楼火了。而台山碉楼犹如养在深闺之中,较少为外界所知。
开平碉楼已没人居住,变成旅游景点后,统一收费,票价小贵。而台山的碉楼至今还有人居住,原汁原味地展现着碉楼的风貌。寒假曾到台山浮月村看碉楼,这里不收费,适合自驾游玩。

P3
浮月村位于江门台山市的斗山镇。村前,是一排灰色砖瓦的岭南传统民居。
斗山镇浮月村原称溪村,据说当时村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某天劳累了一天的村民饭后坐在一起休息聊天,忽见一轮明月映照在村前海面,村子就像浮在海面上一样美不胜收,于是改名为“浮月村”。

P4
陈氏宗祠,浮月村陈姓居多。
P5
浮月村共有15栋碉楼。大都三、四层,有古罗马的穹顶、古希腊的立柱……体现了异域风情。这些洋楼因设计独特、造型美观、历史文化价值高,于2008年被批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统一称作“浮月洋楼”。洋楼具有防御性能,因此也是碉楼。
浮月洋楼还是台山的“新八景”之一。2016年12月,浮月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名单中。据说这里与梅家大院等四个地方正在联合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P6
浮月村是著名侨乡,现侨居海外(含港澳地区)的人口约1500多人,是村里现住人口的4倍多。在上世纪10至30年代,一些经过艰苦创业、勤俭聚财的旅外乡亲,携款回乡建起了15座华丽无比的华侨别墅。这15座乡间别墅,最早的惠华居建于1917年,最后的觉庐建于1936年。
P7
仕庐
仕庐内外墙都由25公分厚的青砖砌成,叫“二五墙”,异常坚固,刀抢不入。据了解,木窗和玻璃窗间本来是有铁网的,木门内也有铁门,但在大炼钢铁的年代给拆掉了。仕庐一进正门就是大厅,房间围绕在厅的周围。屋内别有洞天,到处是弧型拱门,还竖着两根古希腊爱奥尼克式的圆柱。
P8

P9
楼上边的四个角叫“燕子窝”。印象中方形的“燕子窝”还是第一次看到呢,曾在开平自力村的铭石楼见过圆形“燕子窝”,墙体和地面都带枪孔。
P10

P11
中山阁
浮月洋楼多以楼主的名字冠名。但这栋“中山阁”比较特殊,它是建造者陈国麟为纪念其父陈栋华与孙中山先生早年在美国建立的一段革命情谊而命名。楼名彰显了家族的荣耀。无疑它也是浮月村的荣耀。
P12
P13
P14
P15 恒安居
P16
蓁华居(蓁读zhen,第一声)

P17
英庐(左)
P18
广袤的田园风光与典雅的洋楼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田园诗歌式的风光。
P19
P20 惠华居
P21
惠华居建于1917年,是浮月村的第一座洋楼,是楼主陈璋承先生受当时乡族中旅美华侨陈宜禧先生主持建造新宁铁路的启迪与鼓励,率先在村里建起的一座洋楼。惠华居也是碉楼哦,可清楚地看到“燕子窝”上的抢眼。
P25
P26
安雅庐
P27
贤安庐
贤安庐是旅美华侨陈贤安的杰作,于1927年建成。它是浮月村最漂亮的碉楼之一。其特点是用红砖作墙,被称为“红楼”。 第三层的四角设凸出的角楼,即“燕子窝”,起防御作用。最吸睛的地方是中间的四角亭上耸立着高突的穹顶,宛如古罗马战将的头盔。据说,陈先生之子陈焕展是制造美国第一面太空望远镜的科学家。
P28
P29
朋友若有机会到侨乡,就到浮月村看碉楼吧,这里不仅可以了解独特的华侨文化,还可饱览田园诗歌般的迷人风光、体验休闲的慢生活。

P30
~ the end ~
(2017.1.24.江门台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