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葵

江门不仅是“侨乡”,还是”曲艺之乡“、”陈皮之乡“、“葵乡”。到了“葵乡”,就了解下葵的文化吧。自来就对大叶植物情有独钟呢。
蒲葵在江门市随处可见,是庭院、公园绿化的重要植物之一,市民对它更是爱戴有加,2009年评选蒲葵为江门市市树。

蒲葵树高的有20多米,矮的只有1米。小蒲葵似少女一般亭亭玉立。



新会茶坑村
葵艺品以“新会葵艺”最有名。新会的蒲葵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圆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是制作葵扇的上好材料。嗯,这就到新会看葵艺。

茶坑村的对面有个陈皮村。

走近得知,陈皮村原来不是“村”。

整体设计是泰式风格建筑。这里有新会特产陈皮、蒲柑茶、葵艺等侨乡特色产品。


陈皮村的一处侧门。

茅龙笔
见到陈白沙茅龙笔,画家、书法家们的爱。

新会葵艺
新会葵艺有着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于20世纪初便扬名国际。1915年,新会“竹择画织扇”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牌奖。
据《新会县志》记载,东晋时期,新会就已开始种植葵树和葵艺加工;清代,新会葵扇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俄、英、美、法、古巴、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24个国家和地区,清末民初,新会葵扇销售量每年达1.2亿柄。
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新会视察,专程到葵艺厂参观,对新会的葵工艺制品给予高度评价。“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这是郭沫若同志1959年到新会视察时,对葵扇工艺的高度评价。
葵叶可制成精美的蒲葵扇以及高级工艺品。如葵席、花篮、画扇、织扇等,远销日本、欧美和南洋等地。


新会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与江苏的檀香扇、四川的竹丝扇和浙江的绫绢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扇。
2008年,新会葵艺火烙扇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葵艺品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繁琐细致。大致说来,从采葵到制成工艺品,要历经晒、剪、焙、削、漂染、合、编织、勾花或嵌花、印花、绣花等近20道工序。


6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应该用过葵扇(蒲扇),在没有家电的年代,炎炎夏日,人们差不多是扇不离手,是一件生活必须品。现在葵扇已被工业化产品电风扇、空调替代,葵扇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小小葵扇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温馨记忆。
有着浓浓侨乡情结的人,或有深深怀旧情结的人,见到葵扇,葵席等物件会倍感亲切。

仔细看,新会葵扇与一般蒲扇有哪些不同?
1. 扇面是葵叶编织的;2. 有刺绣工艺;3.有烙画、绘画工艺。因此,更具产品特色、也更美观。难怪,明朝时期就成为贡品。
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想订些葵扇作为纪念品,可惜哦,新会当时已经生产不出那么多的产品了,痛失订单。

不错哦,我喜欢。

有点高,且室内光线暗,拍不好,图将就看。


据说,这一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技艺快失传了。

来个单照。


手工编织包包是崇尚自然的女生们的爱。

嘿嘿,禁不住“自然风”滴诱惑,喜欢了这一款。


里边很大,名曰“村”么。

走出来,思考着:葵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更好滴传承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