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白沙故里
陈白沙纪念馆除明代建筑白沙祠外,还有白沙故里、耕读园、石雕园、陈白沙父母墓、小庐山书院等景点呢。今天就主要介绍这些景点啦。

图2 院门
俺还拍张竖版滴。“白沙故里”位于陈白沙祠左侧,漫步其间便可感受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图3 窗花

图4 花鸟图
图5 孔雀图
房顶有许多彩绘,画得非常精美,传张孔雀图,房梁上还有木雕哩。
图6 房门
这房门高大上哦,木门前还有一层铁栏杆呢,可拉动,既通风又防盗。也忒高了哇? 
图7 房沿
图8
楚云台
“楚云台”是个有人文故事的地方呢。白沙先生教书数十年,学生有很多。其中有一位性格与学识都很独特的学生,名叫李承箕。李湖北人,两人相见,因性情、言语十分契合,白沙先生大喜,筑“楚云台”,作为李读书起居之地。益师益友,切磋文章、畅游天下,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后李承箕思念母亲,不得不辞师北返,自此台在人空。现这里展示了部分家具、农耕用具。
图9 客房
图10 部分用品
瞧那杆秤哦,秤砣是石头做的。

图11
生活用品、农具
图12
石头?
发现了仨“馒头形”大石头,这东东有何用?没想出来哦。
图13 炮仗花
还是岭南暖和呢,瞧!炮仗花开花了。此花因模样像鞭炮,得名炮仗花。
图14 船型房沿

图15
耕读园
来到了“白沙耕读园”。园里有紫薇、白千层等,图中几颗高高的、光秃秃的树是紫薇哦,夏季开花。
图16 雕塑

图17 蔬菜
图18
石辘
来到“小庐山石雕园”,这里主要展现与岭南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石雕制品,如石制窗花、石制柱基等建筑石构件,及石雕磨、石缸等生产生活用品。
上图是石辘。猜猜看这个东东是做什么滴?(答案在文后)

图19 展品:柱础

图20
展品:柱础
图21 柱础 石磨
院子里还有许多呢。之前在赤坎古镇、梅家大院等地见过做黑芝麻糊,说明石磨至今还在民间使用哦。

图22 画廊、碑亭
白沙词的后院有画廊与碑亭。这里郁郁葱葱,不仅是历史名人文化旅游之地,也是附近居民休闲漫步的场所。
图23 小庐山碑亭

图24
石刻画廊

图25 画廊
这画廊年代够久远滴,也许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牌牌写着“考古重地,外人勿入”。

图26
后院小径

图27 陈白沙父母墓

图28 陈白沙父母墓

图29 亭子

图30 第3展厅
从后院往前走,来到白沙纪念馆第3展厅,这里正举办“金山梦!勇闯菲莎河谷”展览。可惜没开,又要换新展了。还真想了解当年“金山伯”是如何劈荆斩浪,跨越大洋实现“金山梦”滴。

图31 第2展厅
紧接着来到了白沙纪念馆第2展厅,这里正举办“白沙琴韵-古琴文化展”。
没叶的这棵树是鸡蛋花树冬天的样子,树形美观,像硕大的盆景。5—10月开花。

图32 “白沙琴韵”展览

图33 “白沙琴韵”展览
古琴的斫制。“斫”字读zhuo。斫琴,指的是制琴的工艺。呵呵,是查了字典知道滴。

图34
“白沙琴韵”展览
岭南古琴第一人
江门是岭南古琴文化的发源地。其中陈白沙是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陈白沙是岭南古琴的奠基者,有“岭南古琴第一人”的美称,他生前对古琴琴谱进行了发掘整理。所用名琴“沧海龙吟琴”和“寒涛琴”至今保存于世。“沧海龙吟琴”为宋代古琴,现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寒涛琴”为明代古琴,现收藏于广州市博物馆。在《陈献章集》中,白沙先生描写古琴的诗有十几首之多,其中佳句之一:“莫愁世上赏言难,高山流水我需弹”。
陈白沙不仅是明代书法大家,还是“岭南古琴第一人”呢。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岭南是个蛮夷之地,没什么文化。呵呵,是俺无知了。
原来这里文化气息浓郁,历史悠久,诞生了很多的文化名人呢,如陈白沙、梁启超,陈少白、李铁夫(孙中山誉为我国美术界巨子)、陈垣(中华民国大总统秘书长、教育部代理部长,解放后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毛泽东赞为国宝)等。
“白沙琴韵”展览不仅详细介绍了古琴的产生于发展,还介绍了白沙先生对古琴的研究,以及所用名琴“沧海龙吟琴”和“寒涛琴”的详细介绍。

图35 竹林抚琴图
展厅内有两个大大的喷绘画,占了整面墙,在展厅中门的一左一右,一个是“雍正行乐图——竹林抚琴”(局部),一个是“溥儒松下抚琴图”(第一次来时曾以为是陈白沙抚琴呢
)。
图36
松下抚琴图
据说古琴这东东快要失传了,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朋友正痴迷古琴,特意介绍下。
图37 房门
俺特意伸手拉动一下这个栅栏门,呵呵,很厚重,左右能拉动。
图38 展厅小院

图39
小庐山书院
从第2展厅出来,回看院门,上写“小庐山书院”,它在白沙祠的右侧位置。与左侧的“白沙故里”遥相呼应。陈白沙纪念馆实际上有四个展厅,俺只见到三个。

图40
第1展厅
与“小庐山书院”院门紧邻的是陈白沙纪念馆第1展厅。
图41 第1展厅
牌匾上有“陈白沙先生事迹陈列馆”字样。这是一典型的岭南民居,上有船型房脊,石刻窗花。

图42
陈白沙生平
展厅里的片片都是隔层玻璃拍滴,有反光哦。

图43 白沙先生青少年时

图44 白沙先生回乡教书
设馆教书
陈白沙是明代的教育家。陈白沙受到推荐,被朝廷封授翰林院检讨(明代官名
)而返乡,设馆教学,培养人才。他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他主张“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并以“心即理也”的观点,弘扬自己的理学学说,因而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他的诗作有二千多篇。学生有很多。建有“小庐山书院”。他的书法自成一家,贯以自创的“茅龙”笔写字。学生曾多达2、3千人。
橱窗内还见到《陈献章集》上下册、《白沙子全集》6册。
图45 茅龙笔
茅龙笔
白沙茅龙笔,蜚声海内外,尤其是日本、东南亚国家深受业内人士喜爱。经世代相传,2008年被国家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白沙的书法,植根于欧阳询和苏东坡,深得其结体筋骨阳刚之气,并参以二王,怀素的灵动之势,深受后世书法家的赞扬。陈白沙曾有“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笔下横斜醉始多,茅龙飞出右军窝”“耻独不耻独,茅锋万茎香”等名言佳句。陈白沙先生现留下来的书法书迹很多,如岭南第一碑《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忍”字赞》(木刻行书)、《种萆麻》(纸本手卷,行草书)等。(俺没拍到茅龙笔,上图为网图)

图46 石马
看它古朴的样子应该是个老物件哦。
图47 茶花
茶花开了。1月中旬,正是岭南茶花盛开的季节。在东湖公园见到许多呢。

图48
报告厅前
图49 大王椰子
很喜欢大王椰子哦,树干笔直笔直,椰叶婆娑。大气、优美,真有王者范呢,呵呵。
图50 湖景
(答案:石辘是岭南一代专门用来榨糖的工具)
(图片摄于2016年1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