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六甲] 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2015-10-23 09:35:34)
标签:

马来西亚

马六甲

三宝山

三宝庙

三宝井

分类: 美丽东南亚

   

    新马之旅算是有机会踏上了南洋著名古城——马六甲 

      

       马六甲城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曾6次到过马六甲。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多元文化遗产。

   

    这下可穿越历史,到古代海上丝路的必经之地——马六甲探秘了。

 

 

                                   马六甲有个“中国山”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快进马六甲城时,在旅游大巴上看到了三宝山三宝山是马来西亚保存中国文化最多的地方。
 

三宝山又名“中国山”,位于马六甲市的东南部。面积一零六英亩,高一千零九英尺,山虽不高,地势毓秀,山峰连绵起伏,占地160公顷。山上共有一万两千五百多座坟墓,是中国以外的最大华人坟山。

500年前,郑和来到马六甲,率领随行人员曾在此休整,这里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基地和中转站。 

 

关于三宝山还有两个美丽传说呢。一是三宝鱼救船;另一个是汉丽宝公主远嫁马六甲。

 

三保鱼”救船

   “三保山”最早是因明代三保太监郑和1406年访问马六甲时驻扎于此并经常在山上散步而得名。传说当年郑和航行到马六甲海峡时,船舰曾因触礁而破了一个大洞,有一条鱼为了救船而以身体塞住破洞,使船舰免于灭顶之灾。这条鱼后来被人们称为“三保鱼”。马六甲海峡是印度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路,也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必经之地。既然有过“三保鱼”的救船之恩,所以他每次途经此地都会在此扎营、休整和补充给养。

     

    汉丽宝公主远嫁

 马六甲的三宝山用马来语拼作Bukit Cina,Bukit 意为“山”,Cina 是“中国”的意思,可译为“中国山”。当地华人叫它三宝山,马来人称之为“中国山”。这是因为马来西亚史书中有个汉丽宝公主的传说。

 

   在马来西亚史书《马来纪年》中,记载了一个明朝公主远嫁马六甲的故事,讲的是马六甲使者结束访华,准备回国,明朝皇帝决定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请使者护送公主到马六甲。抵达后,苏丹曼苏尔为汉丽宝的天姿国色惊叹不已,于是命她皈依伊斯兰教,迎娶入宫为王妃,汉丽宝和随从当时都住在这座山上,因此马来人称它为“中国山”。汉丽宝的故事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并被改编为话剧和大型歌舞剧。 

 

    据说至今马六甲还有条路叫汉丽宝路呢。

 

                  马六甲的中国庙——三宝庙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三宝庙
 

    三宝庙也叫“三宝寺”、“宝山亭”。三宝庙位于马六甲三宝山的西南山麓,中式风格的建筑,飞檐斗拱,屋顶刻有精美的动物图案,红柱、白墙、黛瓦。门上方的蓝色牌匾上是“宝山亭”3个字。
  
    这座庙建于1673年。据说是为纪念郑和而建,飞檐斗拱一砖一瓦全部来自古代的中国。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咔嚓了“宝山亭”三个大字。

    公元1405年夏(明永乐三年),郑和奉朝廷之命率船63艘及2万多名随员,开始探索从中国通向西洋的海上通道。

 

    为开辟这一航道,郑和曾七下西洋,来回往返14次,沿途他劈涛斩浪,威震四海,先后访问和考察了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航程曾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开创了世界最远航线,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航海史上树立了一块巨大的丰碑。传说,在他第7次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曾留下了一批随行人员,其中除了军事人员、航海水手、船舶修理工外,还留下一批厨师以及种田好手以及一部分因患病而不能继续远行的人员,据说让他们留守马六甲海峡是为远航船队提供后勤基地。

 

    公元1433年郑和在第7次归航中客死于印度古里,于是这批留守于马六甲基地的人员便就地定居下来。为纪念这位航海首领,留守人员在马来西亚为郑和建造了庙宇。郑和祖籍云南昆明,本姓马,名三宝,因12岁入宫做太监,人称“三宝太监”。故庙宇建成后,大家就叫此庙为“三宝庙”。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庙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古画。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寺庙的院子不大。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室内,供奉着郑和的神位;同时还供奉着福德正神和天后圣母的神像,福德正神是土地神,天后圣母就是“妈祖”。可见,当地华人已将纪念郑和同承传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亭内还有一副颂扬郑和的对联:“五百年前留圣迹,四方界内显英灵”。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郑和青石雕塑


    三宝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传统建筑,具有福建古建筑风格。

 

                                    神奇古井:三保井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三保井
 

    苹果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了后院,观看“三保井”。三保井有护栏,用红色漆粉刷过,上有铁网盖儿罩着。

      相传郑和在宝山亭附近共凿了七口井,供兵士饮用,此七口井,当时称为“七星坠地”。后来马六甲当局为建路把其中的五口井填埋,目前只剩两口井。

 

    关于古井的由来,马来西亚当地又有不同的解释及故事。当地政府的告示上说庙左边的这口古井是为苏丹曼速沙为其华裔王后汉丽宝所掘的王井,但当地人更相信此井为郑和所掘,这口古井已经被列为马六甲当地的国家珍贵财产,并设有重要保护,加铁网盖上不得使用。

 

    据说,马六甲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严重的干旱,最厉害时本地所有的水井都干涸了,唯独这口井永不枯竭。当地居民都将此井奉为神井,特别筑起了护井围栏,并经常焚香祈祷。如今,这口神奇的井,已昭示着中马两国的友谊世代相传、渊远流长。人们说,喝了该水后,又有想重游马六甲之念,故人们又称之为“有情水”。当地传说喝了此井水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重返马六甲。郑和喝了此井的水,五次到访马六甲。英国统治时期,英派钦差大臣邓普勒爵士访问马六甲,痛饮三保井的水,多次重游古城。故有诗人曰:“劝君莫饮古城水,一饮古城不忍离。”

 

    在三宝庙,俺也喝了一杯甘甜的古井水——“有情水”呢。寺庙门口有颗古树——“宝山树”。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寺庙门口的古树——宝山树(网图)

 

    宝山亭前有棵百年高大红豆树,树身粗要四人合抱,树上结满鲜红的红豆并落满地。前清进士徐传霖曾到此参观时,感叹道:游人到此,一生都要相思!

   
    当年,华人在三宝庙前种下相思树,一定有特别的寓意。三宝庙观时间约10分钟,出来时看到树叶的样子,还以为是一颗大榕树呢,未拍图,搜张补上。[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刚到三宝庙参观时咔嚓滴红花——澳洲火焰木手机拍)。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从三宝庙出来,在院墙外看到一棵鸡蛋花树,枝繁叶茂。

[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在南洋马六甲,见到了喜爱的鸡蛋花。[马六甲] <wbr>海上古代丝路探秘

 
      在这里,与中国有关的故事还很多。据说鸡场街那里很热闹,是马六甲的唐人街。还有中国人建的商铺、东南亚最古老的庙……

 

    呵呵,都喝“有情水”了哦,但愿有机会再来马六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