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开平碉楼

标签:
江门开平自力村碉楼铭石楼 |
分类: 侨都的流金岁月 |
寒假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儿,我又去看碉楼了。这次是到开平的自力村,它隶属于广东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获批世界遗产,自力村碉楼是主要申遗点之一。
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需凭票才能进入。说实话,门票80元有点小贵了。
这是我第二次到自力村了。村子不大。在好多年之前,曾来过一次看碉楼,面对充满沧桑感的碉楼,那时并没引起我太大的兴趣。当了解一点华侨历史后再来看碉楼,是越看越有历史价值、越看越有味道了。自力村碉楼是开平碉楼的代表,被誉为“广东最美乡村”、“广东最美民居”。
自力村的碉楼群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谐,错落有致,是开平碉楼比较集中的一个村。
该村现存15座碉楼,建造的时间主要是在20、30年代。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澜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
这15座碉楼中,只有三座可以进入参观,即铭石楼、云幻楼和叶生居庐。
在这个“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石头旁俺咔嚓了好几张哩。 身后的建筑就是“碉楼”了。是个最佳拍摄点哦。
振安楼
在“铭石楼”的右前方有个碉楼叫“振安楼“。1924年兴建。门、窗紧闭着,并未开放。三楼的阳台悬挑出来,设计了几个拱门,很漂亮。
铭石楼
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楼就是这个“铭石楼”了。楼主叫方润文,1925年兴建。该楼高6层,首层为厅房,2~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铭石楼”是典型的居楼。只有登上“铭石楼”参观,才能深切感受此楼的精美。
铭石楼楼高6层,楼主方润文早年在美国谋生,经营过餐馆,后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后回家乡兴建了“铭石楼”。“铭石楼”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座碉楼。
嘻嘻,调成了黑白片,是不是更有穿越感?
从客厅的这对椅子看,家居摆设在当年是很讲究的,细看椅子的做工就知道了。
圆形桌上有台西式“留声机”很抢眼。这在20年代的中国还是个稀奇玩意呢,农村就更少见了。那个年代舶来的“时尚”玩意。
据了解:方家全家在1953年的某一天突然离去,分别到了香港和美国。离开时,方家人走得匆忙而且悄无声息,以至于半个世纪后,碉楼内的物件都还保持着原样,枝形铸铁煤油吊灯,五彩玻璃隔断屏风,中式的梳妆台、雕花大床……
当年进口的彩色玻璃,花卉图案、扇面是中式的。
嘻~,照虚了。房间里有座当年进口的落地钟,与中式家具混搭着。很显眼呢,那年代价格一定不菲。
第四层,有个大大的欧式阳台。宽敞大气,拱形的柱廊很美观。这与中式的传统民居有很大的区别哦。
可在这欧式的阳台上看风景,感觉真不错,再咔嚓一张。
来张阳台全貌。是不是设计得很美?没有留洋阅历的人,不可能将房子设计成这造型的。
登上五楼,视野开阔,很眼亮呢。只见一座座碉楼,突兀地在乡村田野上拔地而起。
居安楼
从铭石楼上面拍的碉楼:两座碉楼并列紧挨着,像一对同胞兄弟,不离不弃。
自力村村貌尽收眼底。
“铭石楼”的五楼,是个不错的拍摄地儿。嘻嘻,我咔嚓了N多张。
后边的三座碉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左至右分别是:云幻楼、居安庐、安庐。
燕子窝
在碉楼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是哨兵的站岗位置,以便提前发现土匪“来访”时易于反攻。这就是为何称之为“碉”楼了,此居楼带有防御的功能哩。
第六层就是六角凉亭了。咔嚓了N多张呢,不是有偷影的,就是亭子没照全。哎!好浪费表情哦。
六层的中央就是这六角攒尖玻璃瓦凉亭了,中西合璧,在此纳凉、观景都非常惬意。很出彩的设计。
居安楼
华侨回乡修建的碉楼,大量吸收和利用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工艺,建筑材料为进口的水泥、钢筋、玻璃等,同时又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地的生活习俗。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华侨与当地民众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晶,不是殖民主义强加的结果。这与上海、天津等地的那些欧式建筑是有区别的。
“居安楼”、“安庐”的阳台长长的,连通的。“安庐”的廊柱高高的。这么高的柱子是罗马式?这在民居里还是比较少见的呢。
这些碉楼铁窗紧闭,人去楼空。从这“居安楼”、“安庐”的名字上,可看出房主是多么地渴望一家老小能够平安啊。这是当年的侨胞用血汗钱建造的一座座“梦想家园”。
华侨们历尽艰难,异国谋生,“衣锦还乡”者少之又少,这碉楼荣华的背后,辛酸的故事有谁知呢?
靠在发黑的、历尽沧桑的廊柱上,思绪穿越到碉楼里留守的女人那儿,一种说不出的悲戚与哀伤。据说当年有抱着公鸡拜堂成婚的,也有到死都没能与远方的丈夫见上一面的。女人们白天辛苦劳作,养儿育女,为续香火,领养个孩子,几十年的漫漫长夜,孤灯相伴,媳妇熬成婆……
云幻楼
“云幻楼”,楼主方文娴,1921年兴建,从它的楼名足以见得楼主潇洒飘逸的风度了。楼里没有什么奢华的物品,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字画对联,是“云幻楼”不可缺少的文化景观。
登上“云幻楼”第5层平台,看到门口两侧的木板上凹刻着一副对联竟长达50个字。据说是开平碉楼中最长、最令人陶醉的对联。对联由楼主方文娴自撰、自题,不仅意境高雅,寓意深刻,而且书法潇洒,一气呵成。在这副对联中,除了可以感悟到楼主对诗词歌赋的造诣以外,还可以感怀他是湖海生涯、身世如梦、豪情自放的人生经历,最终升华到云幻之端只谈风月。
云龙凤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横批是“只谈风月”。夸张的四个大字,很抢眼。
养闲别墅,建于1919年,始建人是当地一名私塾教师,后赴南洋谋生。他家里有一个扎小脚的妻子。当时土匪横行乡里,水患不断,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他建了这座楼。
自力村最早的碉楼——龙胜楼(1917年)。敲敲门,无人回应。铁床、铁门紧闭着。
华侨的祖屋都保留着,他们飘洋过海,心中想着早晚有一天要“落叶归根”。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根。
碉楼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 嘻,耳边想起了这首校园歌曲。
1月份的广东,如此乡村景致,令人欣喜,咱北方还冰天雪地、田间地头啥都木有呢。
“ 铭石楼”的楼后(右侧碉楼),能看到“燕子窝”。
要离开自力村时,看到的碉楼,俺直奔过去咔嚓的,没顾上考证叫什么名。
在开平的乡间、田野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碉楼。它似珍珠散落在这片田野里,成为五邑大地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