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闲游无量观、天上天
标签:
千山无量观西阁木鱼石天上天 |
分类: 毓秀千山 |
我在绿道,吃红樱桃,悠哉!悠哉!边吃,边玩,向无量观方向走去。
无量观古建筑群位于千山北沟,是千山道观中建筑最早的一个,规模宏大。观的周围有30多处著名的景点。古往今来,游人甚多,据记载,远在明代已成为游览胜地。
俺先咔嚓个简介,原来无量观是道教祖庭。
无量观又称无梁观、老观。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镇的徒弟刘太琳所建。刘太琳成为千山道教开山祖师。后经历次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群包括:罗汉洞、观音阁,玉皇阁、山门、老君殿、三官殿、观音洞、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客堂、经房等。
许公塔
走了一会,有座六角白塔吸引了我眼球,在绿树的映衬下,十分的静谧与和谐。
据查:六角九级飞檐斗拱的宝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许公塔,是无量观第十一任道长许信友大师的羽化墓塔,共花费百余万元,许信友大师六岁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岁,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道教事业,是我国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促进千山佛道两教的团结合作,并且化缘三百余万元修建了无量观东阁,完成了开山祖师刘太琳的遗愿,因此,人们不惜重金为他修建了这座壮观的羽化墓塔,以纪念表彰他的功迹,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为汉白玉。
八仙塔
葛公塔
葛公塔位于祖师塔南,为花岗岩石砌筑,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六面均嵌汉白玉石板,在南侧小龛内,嵌汉白玉塔铭:“太清堂上二十代律师月潭真人明新之墓”。龛外石刻“澹泊宁静”四个字,北侧刻有“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其余四面刻有各种形态的山石、兰花等,均为葛公生前精心题绘。塔身各层均用大石块凿成檐角叠砌,略有内收,塔顶为圆宝瓶。
据了解,当年张学良将军曾率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省长及东北军政要员为葛月潭捐资建塔呢。
在葛公塔的西南是聚仙台,聚仙台是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设一个圆形石桌,石桌周围有六个鼓形石墩,四周修筑八角形望柱、栏板,南、北各有一个门,相传曾有仙人在此聚会,在聚仙台南面的石壁上横刻篆体“聚仙台”三个字,竖刻“震庚道人月潭题”。
祖师塔
祖师塔位于无量观山门外,用花岗岩石叠砌成,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高约5米,底为须弥座。塔南面嵌有塔铭“皇清羽化先师刘公伟太琳之墓”。塔铭龛上横额刻“开基始祖”四个字。塔顶为圆形覆钵式。
无量观山门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一电视剧里的歌儿
木鱼石,此石击之能发出木鱼之声,故以得名。相传嘉庆皇帝在千山寻找木鱼石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踏遍千山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在他的老师王尔烈的指引下找到这块奇石。
我拿着上边的小石头,在木鱼石上前后左右地敲着。好奇地听着“木鱼”之声。
罗汉洞是一天然石洞,长约10米,宽约5米,高约6米,洞口安装木栅门,洞中间砖砌一道隔墙,留一个小门,形成南、北两个洞,北洞两侧塑十八罗汉,中间塑观世音菩萨;南洞内砌有石板火炕一铺。
张平化的诗
来千山,登天上天,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过“夹扁石”了。
可怜松
走出无量观山门时,抬头望见了“可怜松”。
可怜松,位于无量观山门西有纹无罅的悬崖峭壁上,高1.3米,直径6厘米。长得娇小玲珑,遇风发出沙沙的声音,险有摇摇欲坠之势,令人可怜,故命名为可怜松。
《辽阳县志》记载:“观东(西)有巨石如砥,无土无罅,上生一松,根入石中,遇风则摇摇欲倒,有弱不可经风之意,殊令人怜,”可怜松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饱经世代风霜,依照傲立于悬壁上,十分顽强。清代诗人蓬莱子曾对可怜松的精神赞扬道: “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
许公塔
下山时,在这里又拍了两张。很漂亮的一个汉白玉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