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风格流派及代表人物和作品--婉约派
(2017-08-17 09:53:12)分类: 诗词文学 |
李清照的《漱玉集》、欧阳修的《六一词》都是很好的作品。
附: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生于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官宦世家。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事变,家山破碎,不久丈夫又暴病而死。生活的剧变,改变了她的人生与创作道路。前期以闺情为主,词风清丽;后期忧患人生,沉哀入骨,词情变而凄黯。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她善于提炼口语,清新雅洁,富有生活气息。被称为易安体。同时也写过一些情致豪放的作品,是一位具有多样风格的大家。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荷。玉簟:华丽的竹席。
②锦书:相思的书信。窦滔远戍流沙,其妻苏若兰于锦上织回文诗以寄思念。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
据伊士珍《瑯寰记》:此李清照新婚未久,明诚负笈远行时寄赠之作。词中表现了心心相印,无计排遣的入骨相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语浅情深,熨贴入微之笔。在那女性的要求普遍遭到压抑的时代,能大胆讴歌自己的爱情,没有病态的成分,尤为可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①,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②。
[注释]
①卷帘人:指侍女。
②绿肥红瘦:叶多花少,与绿暗红稀同意。
词写暮春景物。把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不言“多”、“少”,而言“肥”、“瘦”,天然工巧,状景入神,真成妙诣。《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以问答的形式来展示形象、情节,如此精炼美妙,实在难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②,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③,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
[注释]
①瑞脑:龙脑香。金兽:兽形铜香炉。
②玉枕:瓷或玉质的凉枕。纱橱:纱帐。
③东篱:菊圃。“采菊东篱下”,见陶渊明《饮酒诗》。
④黄花:菊花之别称。
此为重九怀人之作。佳节已至而夫君未归,此其致愁的原因。种种凄苦无奈之状并不作正面描写。只用“人比黄花瘦”一语,即将独居的愁寂、消瘦的苦怀一齐写尽,真匪夷所思之妙喻也。据云赵明诚得此叹赏,务欲胜之。忘寝食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曰只三句绝佳,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见伊世珍《瑯记》卷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③,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戚戚:愁苦。
②将息:调养休息。
③这次第:这情况。
这是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品。它集中表现了词人在国破夫亡、颠沛流离中凄黯愁苦的心境。感情强烈,笔墨奇横,开词坛未有之境。起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俱烈、层层深入,直指奔心,真是神来之笔。全词九十余字中,用舌齿两声者竟多达五十余字。当是故意用啮齿叮咛的声吻以表现其悲郁惝恍的心绪。“黑”字险韵,“将息”、“了得”口语,都押得极为自然、妥帖。总是由于苦怀郁积,不得不吐,喷薄而出,遂成此奇。如果没有极深的生活体验和极高的驾驭语言能力,是办不到的。
永遇乐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④,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⑤,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⑥。铺翠冠儿⑦,捻金雪柳⑧,簇带争济楚⑨。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⑩。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①熔金:形容晚霞如同金属熔化的黄赤之色。
②暮云合璧:暮云相合如玉璧青苍密合无缝。
③吹梅笛怨:笛曲有《梅花落》之名。
④融和天气:风日清和的天气。
⑤中州:河南古称中州。这里指汴京。
⑥三五:正月十五日。
⑦翠冠儿:用翡翠羽毛做的冠饰。
⑧金雪柳:女子头饰有雪柳、金柳之名。
⑨济楚:整齐出众。
⑩怕见:怕让。“见”,表示被动的用法。
这是女词人晚年居杭州所作。元宵不赏,闭门孤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人乐己苦,对比写出。刻画潦倒伤心之状十分逼真。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平淡处皆有深情,这确是李清照擅长的绝艺。
雨霖铃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②,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④,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寒蝉:似蝉而小,入秋始鸣。凄切:凄恻而急促的声响。
②都门帐饮:设帐京郊,把盏饯别。
③暮霭:暮色,傍晚的云气。楚天:这里指运河下游,江淮一带。
④风情:柔情。
这首留赠汴京情人的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摹别况,残蝉、秋雨、暮霭、烟波,景物点缀,已是离愁欲活。“执手”两句,以眼泪达万绪,刻画细节,真把儿女深情写到入骨萦心程度。下片设想别后,虚景实写,妙于构思。领字的提调,如“更那堪”、“应是”、“便纵有”、“更与”等,一例以去声领起,呼吸开合,健峭空灵,令气机流动,疏荡而有奇趣。“今宵”三句,溶情于景,天然致语,足以千古。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①,芳心是事可可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③,腻云亸④。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⑤。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⑥。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⑦,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①惨绿愁红:谓红花绿叶都成愁样。这是伤心人的移情心态。
②是事可可:凡事都不在意,任它含糊过去。是事,每事,各种事。
③酥:搽脸的油脂。
④腻云:柔软的头发。亸(duǒ):下垂。
⑤无那:无奈。
⑥恁么:这样。
⑦蛮笺:蜀地的彩色书笺。象管:象牙笔管。
这首词以俗语刻画离情,赤露而热烈。打情骂俏,一无遮掩。将市井女子性格、声口,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这与文人雅词的传统是不同的,因而颇遭非议。张舜民《画墁录》云:“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宋仁宗),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应当承认柳永确有一些过分迎合市民口味,格调不高的作品。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①,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②,苒苒物华休③。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④,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①凄紧:寒冷劲疾。
②是处:处处。
③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④颙(yóng)望:呆望。
这首词刻画羁旅的情思,是广为传诵的名作。上片写景:暮雨、清秋、霜风、残照,笔笔刷染,铺叙有力。“渐”字尤拖逗入神,成功地渲染出一派凄清苍莽的境界。东坡以为“不减唐人高处”。“惟有”句跌进一层,用暗喻歇拍,承上接下,过入述情,有水穷云起,包蕴无穷之感。下片直写归思,如抽丝剥茧,回环往复,曲曲写出,思笔俱妙。“想佳人”转为客位设想。“争知我”折到自身,波澜起伏,曲折空灵,把满腔情思极为浓郁地表现出来了。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①。明代暂遗贤,如何向②?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③。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④,依约丹青屏障⑤。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⑥,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⑦。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⑧。
[注释]
①龙头:指进士名榜(黄金榜)的第一名。
②如何向:如何是好。向:语气词。
③恣狂荡:纵情享乐。
④烟花巷陌:妓馆。
⑤依约:隐隐约约。
⑥偎红倚翠:拥抱花一样的女郎。
⑦一饷:一阵子。
⑧浅斟低唱:小口呷酒,轻声唱歌。
这是柳永落第后发牢骚的作品。写得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他狂傲不羁的性格。柳永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才学优胜,但却不守礼法官箴,成了士大夫的另类-浪子型的词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既是挑战朝廷的愤语,又是顾影自怜的俊语,不愧名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回应篇首“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使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一如常山蛇阵,衔接紧密,后先辉映。文脉、章法、词彩、气势俱超,无怪乎其誉满众口。吴曾《能改斋漫录》云:仁宗读后,于临发榜时故意将其名字刷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此后便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之话头了。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