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导入教学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5-03-20 11:30: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课题的研究成功,将会探索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适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将为教师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提供方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同时增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应目标。
1、“兴趣教育”理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尤其对于只有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感性多于理性,只有当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由课间的嬉戏打闹转移到严肃安静的课堂,才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的生物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教学就不存在太多的困难。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入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本课题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研究:
1、课堂导入的作用
2、课堂导入的方法
巧妙地导入新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开端。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的导入,直截了当,清晰明确;可以通过设疑、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可以利用实验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引出新课;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导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另外,新旧知识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为了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对比实验法、文献法等方法。
2、调查法
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并写出学生关于课堂导入部分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根据每节课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观察学生是否能迅速进入学习的角色或者是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进行教学一段时间后,运用新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从而衡量出学生是否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4、文献法
本课题研究将把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记录课堂导入的成功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另一方面,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使研究深入、有力,寻求解决方案,取得坚实的研究成果,对课题实践发挥积极指导作用。
个人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成果验证。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对比班和其他班级进行推广应用教学,从而更广泛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计划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