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杏山石窟与金厢寺遗址

(2017-01-24 22:48:24)
标签:

转载

http://s13/mw690/003SXIoPzy6JyL8gKn26c&690
http://s14/mw690/003SXIoPzy6JyMT3mBDcd&690


http://s12/mw690/003SXIoPzy6JyJf8XmX8b&690

http://s14/mw690/003SXIoPzy6JyK1AnKJdd&690



http://s12/mw690/003SXIoPzy6JyJn9l910b&690

小杏山石窟与金厢寺遗址

                                            溯 源 

 

                                      奇峰屹立入云天,

                                      宝刹钟声旷谷旋。

                                      博弈山间闻笑语,

                                      松涛虎啸伴淙泉。

     小杏山,又名云梦山,小寺儿山。位于榆社县社城镇社城村东北30华处。是太行西麓古北原山中三座并肩而立的高峰。最高处海拨1600余米。小杏山奇峰突丌,在递次爬升的山梁之上,猛然间拨地而起,让人感触到剧烈的地壳运动就在眼前。其主峰绝壁千仞,如刀削斧劈,且层次分明,酷似一座宝塔。山岭之间树木繁盛,满目葱茏,有苍松挺拨,有桃杏婀娜,春夏群芳争艳,四时景色迥异。三座巨峰罗列,远远望去,如负经而来的巨驼,又似悠然东去的神龟;单瞄主峰,更像飘摇过海,回眸一笑的仙姑。

   小杏山有一种天然的神韵。出榆社县城,几十里之外即可见北方茫茫云海之中耸立的奇峰,如在眼前。你若寻径登临,却觉愈行愈远。乘车至山口,再经数小时汗流挟背艰辛跋涉,不及抚其项背。小杏山古来为高僧雅士学者游客留恋驻足之地。山腰上有一洞穴,名仙人洞,口高1.60米,宽1.50米;内深7.00米,高2.50  米,宽5.00  米。相传鬼谷子先生曾在此讲学,兵家鼻祖孙膑曾在此从师学艺。百姓传言,此洞其容如佛,其深莫测。相传当年叱咤风云的后赵皇帝石勒征战之间,引兵过此,遇雨,让兵士入洞躲雨,数千人鱼贯而入,未见挤狭。有人惊呼:“扎不下了吧?”一语道破,竟不能再容一人!类似还有,老羊胡牧羊遇雨,上千只羊被赶入洞,进了一拨又一拨,小羊胡惊问:“放不下了吧?”说破天机,果然一羊也难再进入。传言不需考,只是人对自然与神灵的一种敬畏,表达对脱离苦难和求得安福的一种企盼。

   由峰之台,迂峰侧后,在险崖荆丛之间,手足并用,作猿猴壁虎式攀援,险象环生、惊恐万状,方登绝顶。主峰顶分两级,最高一层近似圆形,平缓,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中心原建有一座砖塔,己倒,塔地宫被掘,有古砖、石佛残肢散落于草丛。峰顶西部下1.60米石崖,又有一三角形平缓地,面积不足30平方米。在一二级台阶的石崖上,凿有一石窟,坐东朝西,敞口,高1.00米,宽0.80米,深0.60米。窟内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佛结伽坐于佛台,高0.50米,菩萨跣足立于佛垫,高0.43米,门侧左右各立一力士,高0.40米。相传峰顶有庙,现无遗迹,无可考。登临绝顶,放眼眺望,山海茫茫,云蒸雾霭,冥冥中神仙点化,心灵净洁,纤 尘不染,物我两忘。

   由主峰回归两峰连肩处,一硕大盘石之上凿有一石坑,直径0.40米,深0.40米,百姓称为天坑。长年盈水不竭。由此登次峰较易,次峰较低,顶部面积最小,由几块近10平方米,表面平整,形状各异的巨石组成,如同一幅奇幻的拼图。

   由次峰向西,攀援百米,便是第三峰。第三峰与主峰高可比肩,顶部面积不相上下,稍不及主峰险峻。一样怪石嶙峋,山势陡峭,,奇树多姿,风光俊美。相传峰顶有棋盘石。“常有神仙相聚,以香瓜、山桃为食,博弈为乐。山民于十里之外,便可闻瓜桃之香味。曾有曲里村一乡民,砍柴到此,看到有人对弈,便立于一侧观望,须臾腹空,便捡了一枚弈者食后的桃核充饥。半晌,弈者扭头笑曰:‘你还不回去等啥?’乡民幌然大悟,回身取自己砍柴工具时,方知柴绳和扁担早己烂掉,唯有斧头尚在,也己锈迹斑斑。待他赶回曲村时,村人皆不相识,细说之后,才知自己父辈、子孙辈皆己作古。正所谓‘山中方一天,世上己千年。’”(前段民间故事李旭清先生记述)。而今,其石犹在,棋盘无痕,时光久远,苔藓斑驳,然神话故事却愈加鲜活。

   小杏山之阴,植被愈盛,苍翠浓郁。过涧,登北坡,山坳中一平缓之地,有金厢寺遗址。 占地约600平方米,有残缺石佛、石条、石柱等倾倒隐没于灌木荒草之中。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金厢寺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有大殿、配殿、僧舍,一应俱全。殿内塑有八仙及诸神铁佛数十尊。日里经声悠扬,香烟袅袅,香客熙熙,声名远播。据北寨乡堡下村老者麻栓全回忆:约在1944年因抗战急需,时任太行二分区修械所所长的宋友兴,经上级准许,带一连部队往金厢寺,搬取了39尊铁佛,冶炼后用于兵工,这些古代功臣名将仙界名流又一次献身民族大业。当时许诺胜利之后,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解放后,麻到北京,见到宋。宋还问及,是否为金厢寺重塑了铁佛?麻说,没有,且寺庙已毁。宋深感遗憾歉疚。据考,金厢寺建于唐代,毁于上世纪中叶。

   小杏山脚下,是古庄刘王后。为后赵皇帝石勒原配夫人刘氏故里。石勒成就霸业,封刘氏为皇后。刘氏故里改名为刘王后。本世纪初移民并村,刘王后居民迁往社城,山庄废弃,村旁尚存奶奶庙遗址,在苍松翠柏掩映下,沉储着当年的艰辛与辉煌。

松涛阵阵,山岚拂面,在发掘文化积淀,建设秀美山川的现时代,小杏山将愈展丰姿,小杏山文化将翻开新的一页。

 

 

http://s13/mw690/003SXIoPzy6JyL1bJqQ0c&690

http://s1/mw690/003SXIoPzy6JyJ00eCAf0&690

http://s5/mw690/003SXIoPzy6JyLg5ggI44&690

http://s12/mw690/003SXIoPzy6JyLuKdWHfb&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